紙花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章 才過半年,大魏芳華,紙花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月、揚州都督王飛梟的奏報到了洛陽,吳將諸葛恪帶著數萬軍民至東關,正在構築工事。
東關就在濡須水上,是濡須水的一個水口,乃魏吳兩國的邊界;濡須水則是連通巢湖和大江的一條河道,東南流向。
秦亮沒親自去過濡須水,但濡須水邊也有魏軍軍寨、有將領去過,他大致知道那地方的情況。當然都是以前的狀況。
東關水口,西邊是八寶山,東邊是濡須山。濡須水從兩處山脈之間流過,山水屏障、易守難攻。
很早以前,東吳就在東關修建了一道堤壩,叫東關大堤。不過年久失修,東關大堤已經坍塌了一段,中間沒有合攏。大堤附近有船塢、叫濡須塢,還有堡壘。
如今東吳調動軍民,再次構築工事,直接威脅的地方就是合肥新城。
合肥新城秦亮以前去看過,拆了施水岸邊的舊城之後,合肥新城離水道還有二十多里地。尋常吳軍不太願意離開水道,何況合肥新城城小而堅,很難攻得下。
因此魏國不理會東關的軍情、暫時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最多就是失去巢湖的控制權。然而魏軍水軍不敵吳國,本來巢湖就守不住。秦亮做廬江郡守時,就曾派兵到巢湖西側的舒水上構築了防線;正是魏軍根本無法阻擋吳兵進入巢湖之故。
但放任敵國在眼皮底下屯兵,避戰畏敵,主要還是佂治上影響不好。
次日一早太極殿東堂朝會,尚書省的兵曹侍郎果然奏報了這件事。
站在高柔後面的秦亮,心裡已有了打算,他早先就與長史傅嘏商量妥了。這會只要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提出方略,那麼大家都能知道他的主張。
王凌沒來上朝,趙儼已經死了。如今在這裡的朝堂上,論品級地位,秦亮已經位列群臣的第三位。
不過魏國的三公幾乎已成養老的職位,高柔與蔣濟只是威望和地位高,沒什麼實權。秦亮這個衛將軍,才是當今朝廷裡僅次於王凌的大臣。
這時跪坐在臺階上的皇帝曹芳忽然開口道:“諸卿有何良策?”
秦亮等大臣都有點意外,因為皇帝以前不管事,經常連朝會也不來,都是郭太后在主持局面。
皇帝這麼一問,沒什麼問題。然而秦亮等仍隱約感覺有點不安,大家也不方便抬頭仰視皇帝,但秦亮心裡也再次意識到,皇帝實歲已經十四五歲了。
曹芳臨朝聽政已經有七年之久,朝廷裡怎麼回事,他應該能知道不少。
殿堂內一時間沒人說話。此時垂簾後面的郭太后道:“眾臣有什麼話,在陛下跟前說罷。”
秦亮聽到這裡,才向左側挪了一步,雙手捧著手裡的象牙笏,開口道:“臣在揚州為官時,聽將士們常稱吳軍為水賊。吳軍依靠河流,善於水戰,且適應溼熱氣候。故臣以為,應等到冬季之時,調集大軍,一舉搗毀東關的土城工事,驅逐吳軍。”
頓時就有好幾個官員附和贊同。也許朝中有人覺得可以避戰,但這樣的主張顯得太慫、一時間沒人說出來。
曹芳看向來參加朝會的中書監王明山,問道:“大將軍是何看法?”
王明山揖拜道:“回陛下,臣不知。”
簾子裡郭太后的聲音道:“此事容後再議罷。”
於是秦亮與王明山都聲稱遵旨,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沒一會,謁者臺的官員似乎得到了授意,便喊道:“退朝!”
眾官紛紛伏地行禮,皇帝離座走了,大夥兒才禮畢退走。秦亮走到寬敞的十餘扇大門前,不禁又回頭看了一眼,郭太后好像還在簾子後面。
皇帝還沒正式親政,今天卻過問了朝政大事。秦亮稍作停留,若有所思地跨步走出大門。
不過如今的情況與之前相比、已大不一樣。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