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創辦軍校
北宋楊六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創辦軍校,重生之我在大明練修仙,北宋楊六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量生產,只是礙於火藥數量不足,還需要留出來給火銃和行軍炮,因此後面生產的瓦罐手雷大部分裝填了威力很低的黑火藥,威力與裝填了顆粒火藥的版本完全不一樣。
第一批生產出來的瓦罐手雷我親自給學員兵做了操作示範,用火摺子點燃導火線,等待幾秒鐘之後,我將瓦罐手雷猛然發力拋擲到二三十米之外一塊石頭旁,而後急忙趴下,學員兵們見狀也有樣學樣趴了下來。四五秒之後石頭旁的瓦罐手雷爆閃出一道紅光,地面傳來劇烈的震動,等我爬起來探頭一看,那塊石頭已經變得蕩然無存,石頭位置出現一個大的土坑,約有一個籃球大小,這爆炸威力有點超出了我的預料,畢竟後世的手雷也沒有如此巨大的爆炸力,不過這瓦罐裡面罐裝的顆粒火藥比手雷裡面的火藥多了兩倍以上,這威力無論對付賊兵還是後金軍又或者喪屍足夠了。
瓦罐手雷的生產和使用只要小心翼翼就行了,但我發現一個問題,瓦罐手雷丟出去之後容易遇到硬物撞破了外面的容器,顆粒火藥必須在密閉空間才能發揮爆炸威力,灑落在外面的顆粒火藥最多也只是燃燒一陣完事,毫無殺傷力,群策群力,學員兵們有的建議在瓦罐外面刷一層漆,有的建議套上一層紙殼包裝,有的建議用木架子抱起來,其實最好的方法使用金屬盒子裝填顆粒火藥,但明末哪有這種工坊可以大規模生產金屬盒子,用棉布包裹起來省時省力,經過測試,丟出去的瓦罐手雷十個有七成機率保持完整,學員兵們臂力不一樣,有的可以投出三四十米,有的可以投出二三十米,最遠的一個學員兵投出了六十米的距離,大家全都把他驚為天人。
弩箭的生產我專門委託了兩家工坊進行,銀子給的足足的,弩箭必須按照要求生產,箭頭全部使用金屬澆灌而成,頭銳而底豐,式樣有三菱形,三角形,圓錐形等,其刃薄而鋒利,旁有槽,入庫前必須進行驗收,偷工減料除了扣除錢款之外,工匠和工坊老闆還會作為奸商處置,箭桿要求使用當年的新收的柳木,箭桿呈圓柱形,工匠們一般都使用箭桿整直器來矯正箭桿的直度,箭羽選擇就比較多了,一流箭使用雕羽或者鶴羽,但眾所周知大雕或鶴類比較少,它們的羽毛大規模生產不太現實,南方大鵝和北方大雁的羽毛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也只能是我們講武堂能夠保證大雁或大鵝羽毛的長期供應,明軍士兵就只能使用更次的家鴨或野雞,家雞羽毛了,戰力可想而知。
步兵們勤加演練弓弩和火銃以及刀槍的使用,騎兵們則整日騎著馬在校場上來回賓士,張弓搭箭,使用長弓射箭,儘量在弓箭的最遠射程上殺傷敵軍,從一開始的十矢三中到後面的十矢七中,而後練習馬上砍殺術,以及使用騎兵佇列衝鋒,當然,實戰還是以弓箭射擊為主,最後才是採用佇列衝鋒。
炮兵們也是天天訓練體力,畢竟沒有馬匹驢子的時候,就得要炮兵們自己拖著行軍炮到處跑,體力不行的話就連那些炮彈都背不動,光訓練體力也不行,還要訓練他們的反應能力,捕捉目標的能力,我希望炮兵們可以抑制後金軍強橫的輕騎兵部隊,要知道戰史記錄,後金軍依靠優秀的輕騎兵打垮了不少明軍精銳步兵部隊,明軍的火銃和三眼銃根本無力阻止敵軍輕騎兵的弓箭射擊,而我設計的行軍炮射程遠超清軍弓箭射程,而且行軍炮射擊頻率僅比火銃低一點點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