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0章 達成共識,傭兵1929,山有意,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戰鬥一旦陷入僵持階段,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撤退的問題了。而日軍也肯定會再次增兵,但考慮到上海的地形不利於日軍半機械化部隊的展開,所以小日本肯定要採取老戰術。”周文道。
“迂迴攻擊?”
“對,就是迂迴攻擊。這可是小鬼子的看家本領。我判斷日本人第三次增兵,要麼沿用他們之前的戰術,在瀏河一帶登陸,迂迴我軍側翼。要麼可能會採用更加大膽的迂迴,直接在杭州灣選擇一處登陸。我個人的觀點是傾向於日軍會在杭州灣。”周文道。
周文這是直接把杭州灣這個歷史上日軍登陸的地點明說了出來。他的這個判斷也不算突兀,首先有日軍瀏河登陸迂迴的先例,而且未來的上海之戰,吃過虧的華夏方面肯定會在瀏河一線佈置重兵防禦。
而且從地理位置上來分析,瀏河一帶地形狹長,水網縱橫,並不適合大兵團登陸作戰。再遠一些,就只有浙江沿海一線的某個地點。
這個地點其實也不難判斷。
雖然浙江海岸線漫長,但在距離上海太遠的地方登陸就失去了迂迴包抄的意義。你想想,如果日軍登陸後還要從陸路攻擊好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才能迂迴到上海守軍的背後,就算是攻擊順利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華夏軍隊又不是傻子,看到有被包抄的危險,自然就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不管是撤退也好,還是調兵堵截也好,總是有時間來佈置和應對,日軍迂迴側後的戰略目的就很難實現。
而距離上海最近,又非常適合大兵團登陸的地方就只有杭州灣。
至於具體的登陸點,周文就不便明說了,雖然歷史上日軍是在杭州灣的金山衛登陸,但現在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穿越會不會引發蝴蝶效應。
反正杭州灣適合登陸的就那麼幾個地方,軍委會參謀部的那些高參們也不是酒囊飯袋之人,只要有了這個警覺,再嚴密監視日軍的動向,自然就不難判斷出日軍的登陸動向。
“嘶!”錢長官倒吸一口涼氣。
“在杭州灣登陸?這也太大膽了吧?這麼遠的迂迴路線,可就不是要攻擊我軍側翼這麼簡單了,而是直接包抄我軍後路啊!”
“就是,這日本人的胃口不會有那麼大吧?他們即使算上第三次增兵的兵力,也不過十幾萬,就敢迂迴那麼遠的距離,包圍我幾十萬大軍?”顧長官也有些吃驚。
三人中,就只有張長官沒有太過驚訝,而是若有所思地閉目不語。
就因為他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已經嚐到過一次日軍迂迴攻擊的苦頭,導致我上海守軍腹背受敵,不得不撤出上海市區。
只是他們還不知道,日本人在運用迂迴戰術上的膽大和果決,還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在二戰時期,不管是在華夏戰場還是在太平洋戰場,日軍在戰局陷入僵持之時,就習慣性使用他們的殺手鐧——迂迴攻擊,而且還百試不爽。
總結下來,就是日軍派出的迂迴部隊都是精銳中的精銳,而且指揮官往往都是不會墨守成規,擅長審時度勢的戰術高手。
迂迴路線都是選擇對方防禦的薄弱地帶,讓人出乎預料,很容易達成戰役的突然性。
而且一旦發動攻擊,就絕不拖泥帶水,戰術執行堅決,不瞻前顧後也不計任何危險,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玩命精神。這種在別人看來好像很冒險,也很一根筋的攻擊戰術,卻是經常讓對手措手不及,稀裡糊塗就敗下陣來。
不論是國軍還是英軍和米軍,都曾經是這種迂迴戰術的手下敗將。
而周文就要趁著今天這個機會,在三位大哥心中加上一根弦,讓這三個領軍大將在將來對上日軍的時候有所戒備和警惕。
“三位大哥,日軍之所以強大,不僅僅是他們的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