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8章 隊形,傭兵1929,山有意,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隊形的優勢就是如果是遭受敵人伏擊的話,伏擊一方在伏擊陣地不夠寬,人數不夠多,火力不夠密集的情況下,很難在第一波火力打擊中取得理想的戰果。而如果人數太多的話,又難以躲過敵人尖兵的偵查。

一旦日軍尖兵有所發現或是被襲,日軍位於中央的四挺機槍和四具擲彈筒可以第一時間就地進行支援和壓制,特別是左右都分別有一個分隊的日軍拉出一條散兵線,好處就是一旦正面遇敵,敵人強則左右就地防守,掩護主力的兩翼,敵人弱則在壓制住敵人火力後,兩翼乘機進行迂迴包抄。

周文一看就知道這是日軍專門針對中國軍隊設定的戰術,就是欺負中國軍隊武器落後,射擊技術差,重火力稀少的特點。

如果中國軍隊人數少,伏擊的火力不夠集中和準確的話,在200米左右距離面對日軍分散的單兵隊形,第一時間很難造成日軍較大的傷亡,如果放到100米左右距離又會被日軍尖兵發現。

而日軍的戰場反應速度是很快的,對面槍一響,他們計程車兵就馬上尋找掩體或是就地趴下,然後尋找目標進行還擊,同時他們的機槍和擲彈筒手就會迅速尋找我方的重火力和輕機槍火力進行壓制。

這個時期日軍的單兵素質確實很高,士兵的槍法精準,機槍和擲彈筒手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在操控,可以說在100-200米距離內同等人數甚至兩倍人數的中國軍隊根本不是對手。

日軍即使是最普通的一名擲彈筒手也只需要試射兩發就能準確定位,第三發的命中誤差不會超過一米,而日軍擲彈筒50毫米榴-彈的絕對殺傷半徑為3米,有效殺傷半徑為5-8米。

日軍大正十年式擲彈筒的理論射速是每分鐘20發,實際操作下來一個熟練的老兵能打出每分鐘18發的射速,如果加上尋找掩體和瞄準的時間,就以每分鐘10發的速度計算,那麼中國軍隊的一挺重機槍或者輕機槍只要連續射擊20秒鐘左右,就有可能被日軍擲彈筒摧毀。

喜歡傭兵1929請大家收藏:(www.astxt.cc)傭兵1929【愛書樓】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禍亂明朝

錦衣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