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0章 頭疼,傭兵1929,山有意,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法國的勃蘭特Mle1935型60毫米迫擊炮,可以說是一代大師勃蘭特在迫擊炮設計上的經典之作。即使是後世的各國軍隊,依然在沿用他的設計思路,無非就是運用了高科技材料,變得更加輕便、射程更遠而已。

但就是這樣一款傳世之作,在當時法國軍隊依舊以一戰時的塹壕戰為戰略思想,追求大口徑、大威力火炮的影響下,並沒有受到軍方的重視。雖然法軍也下了不少採購訂單,但生產期都是排在81毫米和150毫米這些威力更大的火炮後面。

在歐戰爆發前,法國軍隊也只裝備了一千餘門,加上才短短几個月就被德國打敗,自然沒有多少戰場出彩的機會。

但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在法國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60毫米迫擊炮,卻是在太平樣戰爭中被米國和華夏兩國軍人打出了赫赫威名。

20世紀20年代末,為了進行新型步兵輕型支援武器測試,米國開始進行迫擊炮規格檢查,經過漫長的測試工作後覺得本國的不如外國的,於是乎決定購買法國輕型迫擊炮生產特許,在此基礎上搞新式的迫擊炮。

於是,二戰中聞名遐邇的M2 60毫米迫擊炮就此問世。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M2迫擊炮作為米軍步兵排級支援武器隨軍征戰,彌補了介於82毫米迫擊炮和手榴彈之間的火力空白地帶,在戰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1938年開始裝備,截止1945年二戰結束,M2總產量達到門左右。

M2迫擊炮由炮身、炮架、底座、瞄具組成,炮架為可摺疊式兩腳架,底板為方形,採用滑膛、炮口填裝、撞擊發射的設計,幾乎是照搬了法國的勃蘭特Mle1935型60毫米迫擊炮的所有設計理念。

而民國政-府也同樣看中了這款非常適合華夏步兵的輕型迫擊炮。只是由於戰爭爆發後工廠遷移及工業水平能力的問題,直到1941年才仿製成功並開始批次生產。但這款被稱為民國三一式的迫擊炮一上戰場,就徹底壓制了讓華夏軍隊吃盡苦頭的日軍擲彈筒。

在抗戰的後期階段,三一式迫擊炮已經成了華夏軍隊的王牌殺手,同時也是日軍的噩夢。據史料記載,國軍迫擊炮殺傷的日軍佔其傷亡總數的一半左右,致使日軍士兵對迫擊炮不同於其他火炮發出的聲音深為恐懼,作戰時只要一聽到迫擊炮-彈的呼嘯聲,立即抱頭鼠竄。

那麼,為什麼60毫米迫擊炮會在戰場上取到如此大的作用並廣受米軍和華夏軍隊的青睞?

就是因為60毫米迫擊炮具有三大優勢。一個是輕便,不論是法國原產還是米國和民國的仿製品,一門迫擊炮的重量都不超過20公斤,如果分解給兩個士兵攜帶,每人負重也就是9公斤左右,完全能夠伴隨步兵班排一級的小分隊行動並及時提供支援,必要時一個人就能操作。

第二就是火炮雖然結構簡單輕便,卻是安裝了先進的瞄準裝置,炮擊的精度很高。而不像日軍的擲彈筒必須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才能精準操作,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還需要試射三發來確定位置。

第三就是射速了。以米國M2迫擊炮為例,只要彈藥足夠,M2能夠打出每分鐘35發的高射速,完全就是一個可以隨時移動的火力平臺。

這種火炮必然就是周文未來為戰術小隊配置的支援火力。以目前一分隊火炮組的其他5個隊員來看,雖然他們跟許大成這種妖孽還有一段差距,但是在有炮瞄裝置的情況下,首發的平均命中率也那能達到80%以上,個個都是久經考驗的神炮手。

周文考慮的不但是要在一分隊裝備60毫米迫擊炮,在一團和二團同樣要將這種能夠完全壓制日軍擲彈筒的火炮普及開來,起碼要裝備到排一級單位。

而且周文還有一個想法,以現在離石鋼鐵廠的鋼鐵質量和彈藥廠未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壇驚鴻

老闆來二兩

帶著老婆闖輪迴

愛吃排骨豆角

秦昊結局

三國之巔峰召喚

九公主她靠撒嬌搞定六界大神

貓貓貼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