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7章 外鄉人,傭兵1929,山有意,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外鄉人叫李福,就是八年前老獵戶救治過的那個傷兵。
原來,李福本是江西一個小軍閥軍中的一個班長,在武山與另一股軍閥的戰鬥中被打傷,後來被老獵戶救下。
他傷好之後也不再想吃當兵的飯,就告別了老獵人,獨自一人回到了家鄉。
要說李福當兵也有七八年了,寄回家的軍餉也不算少,想著家裡人的生活怎麼也要比過去強得多吧。
沒曾想他回到家鄉的村子後,看到的卻是自家那破舊如昔的茅草屋,還有已經病入膏肓,躺在破床上奄奄一息的母親,而自己的大哥大嫂和父親則是一個也不見。
跟鄰居一打聽,李福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和大哥竟然已經過世兩年了,大嫂也在大哥病逝後出走失蹤。
但原因是什麼,鄰居們都噤若寒蟬,只是支支吾吾說他爹和大哥是得了疫疾而亡。
而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打擊得悲痛欲絕、呆若木雞的李福,卻是沒有察覺鄰居們的異樣,也沒有功夫細想。看到被病魔飢餓折磨得皮包骨頭,枯瘦如柴的母親,李福只能壓抑著悲痛的心情,趕緊揹著重量甚至比一捆柴還輕的母親,就去十幾裡外的鎮上看郎中。
李福雖然將大多數軍餉都透過一家錢莊寄回了家,但身上還有一些積蓄的,不然也不可能如此順利的回到家中。
但是,他沒想到,他的母親卻是等不到看郎中了,就在半路上,迴光返照的母親甦醒過來,確認自己不是在夢中,而是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二兒子,就在兒子的背上,抽泣著將家中發生的一切告知了李福。
這下李福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和大哥根本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人活活打死的。
問題就出在自己寄回家的軍餉上。
之前就說過,這個時期民國軍隊的待遇雖然不算高,還要經過當官的層層盤剝,但是當兵總比農村窮苦人家的孩子那種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可要好得多了。
當兵起碼能吃飽飯,還有幾個軍餉拿。只要在戰場上不被打死,幾年下來,還是能積攢下十個八個大洋,帶回家去,起碼也能買上幾畝地。
雖說民間自古就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但在這個時代,當兵也算是改變家中貧困生活的一條路子。
而李福在軍隊裡算是腦袋比較靈光的,知道只有活得長才能拿到更多更長時間的軍餉,所以打戰時他很是雞賊,本著保命為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倒也在多年的軍閥混戰中得以倖免,後來更是還弄了個班長的職位。
他之前就算過,幾年下來自己寄回家的大洋起碼也有小三十塊,不敢說讓家裡起什麼新宅,但是將舊草屋翻新一下,買幾畝地,將來再給自己找個媳婦也是夠了。
但沒想到,就是這麼區區三十塊大洋,還是被人惦記上了。
主要還是他吃了一輩子苦的老爹,知道這是兒子的賣命錢,拿到兒子寄回來的軍餉後也捨不得花,只是想著多攢一些下來,等二兒子回來後給他風風光光娶門親事。
而大兒子媳婦本是當年李福還在家中時,家裡收留的從河南逃難來的一個快要餓死的小女孩。李福的父母看著這個家人都在路上餓死了的小女孩可憐,加上也有一些小心思,就收留在家中,準備給他大哥當童養媳。
問題就出在這個童養媳身上。
一般人在快要餓死的情況下被人收留養育,總會有些感恩心思,更是不會有什麼非分之想。
而這個童養媳卻是個另類,隨著年齡的長大,竟然就出落得水靈起來。要說李福家也是窮苦人家,雖說不至於天天捱餓,但是遇到年景不好的時候,飢寒交迫也是難免,僅僅是掙扎著活下去罷了。不然李福也不會去吃刀口舔血的當兵飯。
但這個童養媳卻在這種困苦的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