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6章 橫財動人心,傭兵1929,山有意,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文聽聞就有些詫異地看向愛麗絲。
他心裡清楚,雖然英國人不願意直接面對日本人在東南亞的擴張,但也還沒到了如臨大敵的程度。
要知道,這個時期英國在亞洲的最核心的利益和根基其實是在印度,而緬甸和馬來半島都是屬於次要殖民地,其重要性和戰略地位都比不上印度。
就因為控制了印度,就等於是將印度洋變成了大英帝國的內海,而東南亞固然也很重要,但是競爭者太多。真正把太平洋看做最大核心利益的是米國人和日本人,英國人在三國之中甚至是處於弱勢的一方。
而現在英國人卻是擺出一副不許血本也要拉住暹羅不投向日本人的架勢,好像有些小題大做了。
周文猜想,是不是這裡面還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內情,或者是涉及英國在亞洲利益的隱患。
而愛麗絲彷彿知道周文的疑惑一樣,只是聳聳肩道:“其實我也有和您一樣的疑惑,但我們上司沒說,我也不能問。”
此時,由於周文他們在查驗武器被冷落在一邊的陳偉文接話道:“可能是由於我們國王陛下答應過,只要國王能夠重新執政,暹羅王國就考慮加入英聯邦。”
周文一聽就馬上明白過來,肯定是這個原因。
這裡就要說一下英聯邦的由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勢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紛紛要求獨立,興起民族解放運動,本土與自治領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殖民體系漸趨瓦解。
為挽救頹勢,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自治領在內政外交方面獲得獨立。自治領與宗主國以“共同忠於(英國)國王”而組成英聯邦,雙方權利平等,互不隸屬。
1931年,英國議會又透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決議,確定各英屬自治領都獲得完全獨立的主權,大英帝國名存實亡,英聯邦正式形成。
英聯邦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中央政府。英國國王是英聯邦名義上的君主與國家首腦。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階專員為外交代表。
由此可以看出,英聯邦是因果國力大幅下降後的無奈之舉。意思就是,只要你名義上還遵從我為宗主國,那麼你其實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但不會被宗主國欺壓和盤剝,甚至在你遇到外敵的時候,還能得到宗主國的庇佑。
而暹羅王國一旦加入英聯邦,日本人再想要攻擊暹羅,那就無異於是在向大英帝國宣戰。
這是暹羅國王能想到的不被日本侵略的唯一辦法,也是暹羅王國在英法殖民地的夾縫中苟存了上百年後再也無以為繼的表現。
也就是說,你現在必須選擇站隊,不站隊就有被滅國的危險。對於接受過西方教育,對於西方的文化和科技很有認同感的拉瑪七世,自然願意選擇英國。
別的不說,就看看作為鄰國的緬甸,雖說現在依然是英國總督說了算,但是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已經超過了還在鄙視緬人愚昧落後的暹羅王國。
而再看看被日本統治了幾十年的朝鮮和臺島,選擇哪一方就不用說了吧。
而英國人又得到什麼呢?
英國得到的是面子和聲譽,是向世界宣佈大英帝國影響力依舊的最好證明。
要知道,一次大戰之後,英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威懾力已經大幅衰竭。被一個德國就差點拖垮的大英帝國讓世界認清了它虛弱的內在。所以現在它急需一個挽回國際聲譽的機會。
而且有小弟主動來投效,也算是英國和日本在亞洲的博弈中佔得了一絲先機,無形中增強了對日本的威懾力。
周文能夠理解,曾經的輝煌在走向落日的餘暉之時,任何王朝都會去抓住能夠延緩頹勢的機會。甚至在有的時候,這種機會僅僅是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