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7節,檀郎,海青拿天鵝,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將東平王一干人等拿下, 以太皇太后詔書數其弒君等罪,將東平王當場梟首。”
“而後呢?”我問, “東平王不是調了兵馬去雒陽?”
褚義喝一口水, 道:“調是調了, 足有萬人,且就駐在了雒陽。事出之後,東平國兵馬隨即攻宗廟, 東平王世子為北軍中候, 亦率兵與東平國兵馬合攻。可他還未出大營,就被長史李琇所殺。而後, 其安插在北軍中的黨羽也被清除殆盡。北軍在營中堅守不出, 而趙王和太原王、范陽王、常山王、濟南王、河間王聯手, 組成十萬大軍,突然從北門而入,反將東平國兵馬合圍。東平王長史張彌之奮戰一夜後,領著兵馬衝出雒陽。”
我聽得這話,驚異不已:“十萬大軍?”
褚義道:“號稱十萬,實際大約不足,但數萬總有。”
公子皺眉:“如此說來,東平國兵馬並未收拾乾淨?”
“正是。”褚義道,“那館人說,東平王府上下都被殺了個遍,王后王孫身首異處,只有二王子司馬斂和張彌之一道逃了出去,不知所蹤。”
公子道:“而後呢?”
“而後趙王攝政,如今雒陽亦為趙國兵馬佔據。”褚義道,“那使者便是奉朝廷之命,到陳縣去給豫州刺史送達文告。”
“新君之事,那館人可曾提及?”我問。
“不曾。”褚義道,“只說是趙王攝政。”
我和公子對視一眼,各不言語。
待程亮和褚義二人退出去之後,公子道:“不想東平王倒得這般快。”
我說:“與東平王和張彌之相較,趙王更為緊要。”
“張彌之和二王子逃出雒陽,必是回了東平國。”公子坐在榻上,手指在憑几上輕輕敲了一下,“趙王等人有十萬兵馬,就算只發一半攻打東平國,只怕那點殘兵也抵擋不過一個月。若得勝歸來,只怕趙王麻煩才剛剛開始。太原王、范陽王這幾個,皆不是好相與之輩,若牽扯到論功之事,只怕又是一場大亂在即。”
他說罷,輕嘆一口氣,看向我。
“霓生,”他說,“你可還記得當年遮胡關大捷之後,我就問過莫,若萬一璇璣先生的讖言成真,那麼雒陽和中原是否也會變成遮胡關和石燕城那般的殺戮之地。”
我頷首:“記得。”
“我那時立志要做拔萃之人,原想大權在握可止動盪,但風雲之變,全然不由人願。”公子苦笑,“如今,這讖言只怕就要成真了。”
我知道他又動了惻隱之心,無奈道:“元初,天下之弊乃在膏肓,早晚要亂,你那時亦已經知曉此理。”
公子頷首,沒有說話。
我想起一事,往四下裡看了看,見角落的案上有紙筆,走過去。
公子訝然,道:“你要做甚?”
“給秦王寫信。”我說,“張彌之並非無能之輩,不會坐以待斃。趙王等人的大軍攻來之前,他必尋找庇護,首選乃是秦王。”
公子瞭然,道:“你欲秦王如何?”
“自是推拒。”我說,“最好的辦法,便是繼續裝病,裝得越重越好。一來可將張彌之拒之門外,二來可教中原諸侯放心內鬥,一石二鳥。”
公子卻道:“霓生,我以為以秦王之智,不須你提醒,他也必不理會張彌之。且不說他參與無益,董貴嬪如今還在雒陽,被趙王捏在手中,秦王就算不在乎董貴嬪性命,也要在乎孝子之名。”
我笑而搖頭:“就算秦王什麼都知曉,此信我也非寄不可。我是他帳下謀士,這般大事,無論如何都須有所表態。”
公子頷首,少頃,道:“秦王耳目眾多,我不曾回涼州之事,恐怕他已經知悉。”
我說:“那有何妨。你與秦王乃是結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