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針對
笑而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3章 針對,商途如此多嬌,有點費腰,笑而少,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佔市場。
憑南興商會強大的船運能力,龐大的製造規模,就算加上運費,賣到江北各省的成本也要遠低於華東布料的價格。
如此一來,上游在漲價,下游在壓價,兩頭一堵,華東的布料能賣出省去,那就見鬼了。
接下來,就是搞華東的糧食。
糧食行業,華東是輸出方,沒法從上游進行打壓,就只能簡單粗暴地透過下游競爭,來打壓市場價格,從而壓縮華東糧食的利潤空間。
一樣的道理,華東的經濟底蘊遠不及江南三省,不論是糧產還是運輸,都沒法跟江南相提並論。
可以說,不管華東輸出省外的糧價是多少,南興商會全都以他八成的價格去賣,到了華東開始虧本的那一步,南興商會都是有錢賺的!
關於華東的糧食,嚴良還格外提了一點。
華東的產糧地緊靠著安慶、華陰,位處三省交界,當地農民跟兩省往來頗多,會有不少私下交易。
嚴良讓葛玉真派人暗中收買三省糧農,後續也會透過民間的一些隱蔽渠道,暗中到華東糧農手中直接收購糧食。
等於說是直接從源頭上跟華東官府搶糧,我出的價格高,糧農肯定偷偷想辦法把糧食賣過來。三省陸地相交,道路暢通,官府想攔也攔不住。
如此一來,華東官府基本也別想靠出口糧食賺錢了。
最後,也就是最主要鹽了。斷了鹽利,六王爺基本就等著喝西北風了。
華東產鹽,對外輸出,所以從原理上來講,跟糧食一樣,只能透過打壓下游價格,來壓縮華東鹽礦的利潤空間。
華東的鹽是礦鹽,而江南的鹽是海鹽,從開採製作的成本上來講,海鹽肯定更具優勢。
礦鹽要開採、搬運、碾碎、研磨,需要耗費大量人工,出鹽效率不高。而海鹽只要蓄點海水曬乾了就行,不需要太多人工,出鹽效率還高。
所以海鹽從鹽場出來的價格,是要比礦鹽低不少的。
其次就是運輸了。
華東運鹽到周邊省份,主要走的陸路,水運也多是一些小船,可以說運輸成本相當高。周邊省份也不產鹽,只能就近從華東買,所以像安慶、華陰當地的鹽價都是定得挺高的。
鹽價一高,販私鹽的鹽蟲就開始氾濫成災,六王爺來者不拒,所以也導致了華東周邊省份私鹽成風。
各省官府也知道官鹽價格太高,百姓們有點吃不起,所以對民間販賣私鹽一事,很多時候也只得睜隻眼閉隻眼,就就導致了下游的售鹽渠道大多都掌握在私鹽商手裡。
南興商會靠著低廉的上游成本,加上強大的運輸能力,同樣可以將華東周邊省份的鹽價壓下來。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見到成效,當然是得利用那些私鹽商。
這一點正對嚴良的胃口。這些販私鹽的鹽蟲,見錢就變狼,有奶就是娘,只要價格低,他們肯定蜂擁而至。
如此一來,華東省內的鹽礦,要麼滯銷,要麼降價,那些私鹽商可不會為了賣你六王爺面子而放著錢不賺。
當然了,跟這些私鹽商交易,那是違法的。
按道理來講,南興商會的鹽到了各省,必須按照官方指導價進行銷售,必須跟官鹽價格保持一致,可不能隨便漲跌價。
嚴良自然也明白這點,這麼做對商會來講無疑是有風險的。不過嘛,嚴良和葛玉真卻不擔心這種風險。
一來,六王爺自己帶頭販私鹽,大家都心照不宣,六王爺敢告發?別省的官員沒少收私鹽商的好處,他們會告發?
二來嘛,這麼幹可是為了替皇上辦事,不怕他老人家不兜底。打壓鹽價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他不兜底事就幹不成。
嚴良想得清楚,梁羽清的明皇玉飾在他這,將來若是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