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序言,塵途雕弓落,拾遺一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混沌初開,萬物資始,文明的種子在這被後人稱為神洲的大地上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神洲,盤古開天闢地,伏羲始肇人文,神農耕耘造民,軒轅開闢四方,堯舜澤潤萬邦,大禹定立制度。堯舜之時,南方不周山祝融衝撞天際,天崩地裂,四海攪動,萬民束手之際,大禹承上君之命,引華夏餘眾登崑崙山以避洪峰。其後三十載中,十載劃渠通濟引洪水走故瀆入海,十載招醫巫用百草祛時疫,再拾年休養生息調理蒼生,其間當大禹站在看崑崙之巔北望北麓平丘,感於南方動盪,四野不靖,於平丘之上建立恆夏之都,重新開闢九州之土,以平丘為中州,立九州之政,即中州、雲州、朔州、濱州、灜州、西州、永州、高州、揚州,蕃州為化外之地僅羈縻之。
中州東去之地闢雲州、蕃州,東方日出之所,極廣之原廣五千裡,水自平原分入南北,大水六條,支流不計其數,邊牧遊獵之民遍佈於此,當地之民稱此地為遼東,其意為東方遼闊之地,洪水退去則東方遊牧部落西入中土一馬平川,自此東患日益劇烈,一族衰則一族興,安定之日渺渺無期矣;
北出之所開朔州,過玄冥之海登窮隅半島,其民漁獵於此,剽悍勇狡,以老病為恥,鬥死為榮,聚落之間攻伐不斷,且苦寒凋敝,其民常行舟南下,遇強則為商賈,遇弱則為賊寇,或以輕舟泛海劫掠海商及沿岸為患,或以輕兵長途奔襲內陸為匪寇,北海及西海廣受其害;
西方之地臨西海,廣兩千裡,其間綿延沼澤及海水內侵,冬日則海水退去南北連為一陸,夏至則中分為峽,其間則稱若海,南為濱州,北為灜州;
中州之南為中夏故地,然不周山火湧顛覆,陸海跌宕,自西向東,分為三峽洲,與南方蠻荒大陸夾中海,東西共長約八千里,南北最寬處約為三千六百里:
中夏之西,跨西中海為崦嵫半島,一曰西州,與南方蠻荒大陸隔狹窄海峽相望,海峽狹長,如雙唇離合,曰喙峽,東有翼望群島,以此往東接浮玉、鹹陰二島為翼海。
中央為會稽半島,依崑崙山與中州相隔,其所在曰永州,祈永定安泰之意,三面臨海,東面與乾昧半島相挾,曰渤海,南面有大島曰天虞,島東曰溫海,南曰焱海,西面有西北方浮玉島,與會稽夾海曰源海,西南方為鹹陰島,其周至會稽夾海曰醴海;
中夏之東為乾昧半島,山地縱橫,山岬直入溫海,曰高州,東鄰空桑半島,其間有少泰、中泰、長泰三峽相隔。三峽連線蒼海、青海,青海北連雲州,其中半島號為連雲島,空桑半島突入蒼海,其東旱地沙海去三千里,空桑以南為蒼海東岸,臨海之濱綿潤豐饒,有中南洲連線南荒大陸,中南洲上有淦水長五千裡,為天下第一長水,民聚水之濱,廣建聚落興盛一時,然長水唯利水濱兩側,距水兩百里外即南陸無盡沙海,沙海下暗流湧動,綠洲如珠,牧民逐水而居,華夏於此鞭長莫及,其地有所始、無所終也,以此為揚州。
大禹開創制度之後,其後大啟始建國,以大禹名諱為號,建立大宇朝,即先宇朝。先宇朝,紀元採用雙元制,朝廷紀年為紀元元年逐年累計,帝王紀念為一朝君主一年號,臨朝稱制則稱尊號,山陵崩則由三公九卿重臣以帝王生平議諡號,由宗正及近宗長親、三公重臣商議是否行廟號。大宇朝崇禮敬祖,建國初始即於天下九州分封諸侯以為藩屏,首先以前朝六恪封其宗裔,曰公爵;以大禹治水及征伐四方功臣為邊牧,曰侯爵;以宗室姻親及貴胄為方伯,曰伯爵;以當地土著蕃長為地方長吏,曰子爵;以帝王近衛侍從及扈從為要害關塞駐守,曰男爵;以上五等爵為帝王卿臣,諸侯以下臣屬為大夫,再下為士,其下為民,編籍為戶,依天子法令據其屬田納賦稅,起初天子徵十稅一,餘數由諸侯自行處分。
大宇朝初始除中州不封不建,天下諸侯五等分封九千餘族,大宇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