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章 三日庚生兌戶開,塵途雕弓落,拾遺一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奢靡排場與他儉素性子不和,彼此也是漸生矛盾。
排行最末的乃是樞密直學士兼三司使、吏部侍郎太己秉陽字仲方,即所謂計相也。不過雖然稱之為計相,其實還算不得宰相之列,‘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御史中丞’官場中稱之為‘四入頭’,望文生義也知大凡執宰便是多由這四個職位升遷而來,亦可謂備相也。此人科第位列探花,端的是一表人才,所謂儀表堂堂,容貌偉岸又敏於應務,豪爽暢達,時人將其與子庚相公並稱,所謂‘庚金遇己土,官祿有餘蔭’。
如此任用宰執也能看出慈聖秉政之老辣圓熟,首相、揆相持重不偏不倚,次相、首參是太后信人且與樞相、大參互有齟齬,互相制約,而計相則是個謹慎做事之人。這般格局下,慈聖太后的態度和懿旨便是舉足輕重的存在了。
譬如面對東丹使團前來試探朝廷虛實,北境面臨大軍壓境的局面,相公們各執一詞,還是太后當機立斷。
而這一次太后拋開政論歧見,罕有的全力支援以子庚相公為首的新黨諸臣意見,這不只是因為畢士元、理太初也傾向於此,更是因為她對於舊黨諸臣政見的失望,哪怕計相太己秉陽基於財政考慮也支援青陽正提出的升格東丹使團接待規格,致禮交好,銷干戈於初始的意見。
荒唐,難道大肇不想與東丹保持目前的和睦局面嗎?這些年來,即便東丹偶有挑釁,大肇也是據理力爭,但是決不輕言兵戈之事。然而今日局面不同往昔,眼看著東丹已經是做足了犯邊準備,豈是不顧顏面便能消除兵燹的?更何況早不來,晚不來,非要在自己祝賀生辰時挑釁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慈聖作為一個老婦人,此時節之魄力還遠勝許多男兒漢。
子庚相公等人細細思量拿出了大謀三點,細則三點,確實彰顯了新政諸公的積極勃發氣韻,所謂大謀三點便是,首先妥善接待東丹使團,做到不卑不亢,不與其可趁之機,卻也要藉此穩住東丹,拖延時間以便北地諸路地方及軍馬做足備戰準備;其次,將東丹使團牢牢困在應天府與東京城,藉機透過崑崙山路與渤海海路調動西軍與禁軍支援北疆。其三,籌畫建立以北京府為核心的大軍府,徵調丹水南北山東南北以及東陸各地義勇,擢拔勇健武材,依崑崙東路、渤海北路、丹水北路、丹水南路乃至京畿建立五道防線阻遏未來敵軍南侵。
這三點可圈可點,全無半點虛言妄語,都是切實辦法,也切合慈聖心意。
至於細則都是率先針對東丹使團做出的安排,也是三點:
其一,東丹使團沿途不斷髮生意外,足見其挑動事端,製造事變的圖謀,因此只要使團進入歸德城,必須嚴防死守,無論如何都要隔絕中外訊息;
其二,當前丹南路與應天府監司主官皆出缺嚴重,這本是朝廷防範地方之舉,如今卻成了漏洞,若是當地出事,竟不能有得力官員能主持大事,必須選擇一員長於任事,多謀善斷的資深幹臣,否則難以保全域性面;
其三,丹南地方龍蛇混雜,尨山祖陵牽扯各國豪強貴族、仕宦諸侯,所以本地縉紳多是根深蒂固、呼風喚雨的人物,加之商貿興盛、往來密集,想搞出事情來,只需有當地奢遮人物接應,可以說易如反掌,朝廷還需給予此人遮天權柄,但有掣肘,難免與人可趁之機,萬一如此可謂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矣。
慈聖聞此卻有些躊躇,應天府毗鄰京城,其中情弊她又豈能不知?只是畢竟三代帝王都不能剔除丹陽政弊,如此急迫間更別想大刀闊斧的幹事。
那就退而求其次,畢相公又提出,退為三步走,求其上者,則力求將事端扼殺在萌發,東丹使團怎麼來就怎麼去,維持到使團進入啟封城就算圓滿;達其中者,則能實現丹南表面安靖,隔絕使團與外面聯絡,即便有事發生,也要做到波瀾不驚,最終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