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望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6章 死因,偵探珠聯璧合,春花望秋月,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到專案組報告,市局迅速指派法醫前往現場。由於煙囪頂部面積狹窄,陳力勝三人是輪流爬上去勘查的,張、孔兩位法醫也是一樣。
其中那位孔法醫可能有恐高症,下來時腳骨發軟,臉色煞白。
當時還沒有恐高症之類的說法,陳力勝甚至還有點兒看不起這位老兄的念頭。
不過一會兒之後,他就不得不對此公另眼看待了,這位畢業於東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而且在公共租界巡捕房接受過洋專家數年技術指導的中年法醫提出的觀點,使專案組在偵查工作中少走了若干彎路,節省了許多時間。
分析死亡原因時,張法醫認為林家棟是高空墜亡。同時墜落的那根三米長的槽鋼並非致死原因,因為林家棟在落地的第一時間就已經死了,槽鋼不過是對屍體造成了嚴重破壞。
至於林家棟是自己從煙囪上跳下來的,還是被人推下來的,暫時無法判斷。
不過,張法醫的觀點傾向於他殺,理由就是那根槽鋼,這至少說明林家棟從煙囪上跳下來的時候,還有一個人在場。
三位偵查員都認為張法醫的觀點有道理。他們都上煙囪勘查過,知道廠方正準備對煙囪進行檢修,已經在四周用毛竹搭起了腳手架。
林家棟攀爬上去前一個多小時,幾個施工人員剛剛從上面下來,現場痕跡凌亂,偵查員勘查現場時,連林家棟的足跡也沒能發現,更別提指紋了。
要說支撐這個觀點的依據,就只有那根槽鋼了。這根沉重的槽鋼是怎麼出現在煙囪頂部的呢?
問了施工人員,得知是因施工需要用神仙葫蘆吊上去的。
陳力勝一邊聽別人發言,一邊隨手畫了一張現場示意圖。
這一畫,忽然發現有一點不好理解:
如果說是兇手把林家棟騙或者劫持到現場的,那麼兇手殺人之後是怎麼從煙囪上下來的,又是怎麼逃離鑄造車間的?
從時間上推算,自煙囪頂部沿著鐵製簡易梯子下到地面,最快也得兩三分鐘。
而林家棟墜落後,整個兒鑄造車間為之轟動,上百名夜班工人都跑到現場看熱鬧,簡易梯子周邊也圍著不少人,直到保衛科人員和偵查員趕到現場,經過好一陣勸說方才離開。
也就是說,兇手是不可能在人們趕到現場前從簡易梯子逃離的。
那麼,兇手去哪兒了?躲在腳手架上?偵查員和法醫分別上下過幾個來回,每層腳手架都一覽無餘,根本藏不住人。
要不,是躲到煙囪裡面去了?也說不通。根據當時的情況,兇手只能從頂部進入煙囪內部,那裡面有可以落腳的位置嗎?
陳力勝把自己的想法說了說,鄭松柏、許林和兩個法醫都認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於是,陳力勝和許林帶上大號強光手電,再次上到煙囪頂部反覆檢視,煙囪內壁供人立足以及施工時擱置木板的那幾處凸出的磚頭表面都是黑灰重重,沒有被踩過的痕跡。
這就奇怪了,如果是他殺,兇手下手之後是怎麼逃離的呢?
幾個人議了一陣,依舊不得要領。陳力勝思索片刻:“看來,我們只好換一個角度了——林家棟並非死於他殺,而是自殺。
大家看這方面是否有依據?”
說著,目光掃視眾人眾人皆不語,可陳力勝卻突然發現之前,曾被自己在心裡偷偷哂笑過的孔法醫有些欲言又止的樣子,便朝他點點頭,“孔法醫您說說看吧。”
以孔法醫之前的人生經歷,在解放後屬於有“歷史汙點”的一類,他有自知之明,凡是出風頭爭功勞的事兒一概不沾,免得遭人非議。
當然,在那個年代的政治大氣候下,他無論怎樣小心都是無法自保的,在後來“反右”時被定為右派分子,押解徽韻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