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快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 劉家村的心結,拾級而上青雲,小五快跑,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興安鄉的三水村,原名叫上劉村或者是叫南劉村。
黃坡鄉的劉家村原名叫下劉村或是叫北劉村。
兩個村子原本是一個大姓分出來的兩支,都是原來大劉村的子孫。
從這一點看,兩個村淵源頗深,之所以造成現在鬧得不可開交的形勢,有其人為的歷史原因,也有自然因素導致的原因。
民國時期,黃河下游曾有過洪水氾濫的一段時間,下游不少支流河流都發生了改道。
洪水把大劉村硬生生給分割成了現如今的南北劉村。
後來大旺河河道流向在一次次的清淤之中,逐漸穩定下來。
原本的大劉村卻不復存在,再也回不到從前的樣子,而是形成了如今的劉家村和三水村兩個村。
兩個村因為的歷史原因和枯水期爭水的問題矛盾突出,經常發生糾紛。
建國初期,為了方便管理,君城縣在規劃各鄉鎮行政區塊的時候,把兩個村的管轄權分割而開,不再由黃坡鄉獨自管轄兩個村,而是把三水村劃給了興安鄉。
就因為這件事,興安鄉歷任的書記、鄉長沒少到縣裡來抱怨。
三水村繼承了原來大劉村彪悍的民風,時常和周圍幾個村子因為一些問題發生糾紛,給興安鄉惹了不少麻煩。
近幾年,黃坡鄉的領導比較強勢,興安鄉一直處於敢怒不敢言的狀態,只能自掃門前雪,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現在黃坡鄉因為郭大偉的倒臺,葉子楓上任,在外界看來明顯處於弱勢期。
興安鄉也就不安分起來,又開始到縣裡去找領導,說三水村不好管,經常惹麻煩,至於具體目的是什麼,就不好說了。
算算現在的時令,還遠遠沒到大旺河河道的枯水期。
黃河凌汛期,上游的河閘完全可以藉著黃河河水水位上升,多放一些水進來,補充下游的河道。
但是上游的幾個鄉都沒這麼做,顯然是沒把葉子楓這個新上任的黃坡鄉書記放在眼裡。
看這個樣子,三水村這次鬧得這麼兇,背後多少透著一些興安鄉的領導的意志。
君城縣的河流普遍存在一個特點,那就是沒有絕對的上下游之分。
在夏季七八月份,黃坡鄉等幾個鄉鎮因為雨水增多,大量降水匯入大旺河,枯水期的下游就變成了雨季的上游。
等到秋冬季,君城地區降水減少,河水流向又會反過來,積累了大量泥沙的黃河水又會倒灌進大旺河,造成入河口的水位上升,原本的下游就變成了上游。
正因為這個特點,大旺河沿岸鄉鎮的水閘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些鄉黨委書記和鄉長雖然都聽過葉子楓的名頭,甚至還在縣裡打過交道,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原來他是領導的身邊人,說話辦事後邊都站著領導。
現在他都當了書記了,總不能因為工作上的問題處理不好,到張鳳書那裡哭鼻子吧。
於是這些鄉里的書記、鄉(鎮)長們都想試探試探葉子楓,到底是能力強,還是個只懂得阿諛奉承的半瓶水,一試便知。
透過問題看本質,劉家村和三水村的矛盾也是黃坡鄉和興安鄉的歷史問題。
前世葉子楓在縣檔案館不止一次修過縣誌,今天跟劉經天老爺子一說,他就想到了很多問題。
現在既然問題都找上門了,葉子楓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三水村欺負劉經天年老體衰。
但葉子楓卻是枝繁葉茂的正當年,他才不會受興安鄉的氣。
第二天一早,葉子楓和王濤濤兩人帶著連夜整理好的材料,親自開著鄉里的小車就去了縣裡。
到了縣裡,王濤濤昨晚跟著葉子楓熬了夜,精神頭明顯有些不足,他雙眼通紅的跟在葉子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