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6章 碩果累累,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萬萬想不到連牲畜也這麼多。對了,不是說突厥人打仗,全族老少盡皆出動的麼,怎麼還有那麼多人沒有隨頡利去與突利、夷男對峙。”作為皇家女,長樂對於一些天下大事還是比較瞭解的。

熟悉異族習俗的孟劍敏解釋道:“公主有所不知。這北方異族的習俗,是不論老弱都可以開弓放箭,上馬殺敵。他們每次大舉侵犯我大唐邊境的時候,跟在後面的百姓就有十萬之眾。他們帶著帳幕,趕著牛羊,跟在軍隊後面。若是我們戰敗了,他們就要趕來擄掠。而這一次,由於是內戰,而且正值突厥人修養生息的時候,所以,除了青壯,餘者皆在水草肥美的地方放牧。”

軍隊在前面打仗,百姓跟在後面,這不僅是匈奴的習俗,是所有遊牧民族的習俗,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都是如此。

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史書上記載,中原王朝以很少的兵力,大破數倍,乃至十數倍,數十倍之敵。有人認為,這是史家在吹牛皮。其實,那是真的,是把遊牧民族的百姓也算進去了。因為,遊牧民族兵與民很難分清,兵是民,民是兵,只能全部算進去。

長樂於民族風俗不熟,一聽這話,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鄭麗琬忍不住問道:“不是說突厥人吃肉為主麼?怎麼還有這麼多?”

秦風道:“這就是你不瞭解了,突厥人他們行軍作戰是帶著羊馬而動的,一邊打仗一邊放牧放馬。而他們的食物就是馬奶羊奶配上一點點的青稞糧食。所以在草原深處,我們中原人,永遠不可能跟他們玩得起消耗。他們的食物出了青稞,幾乎都是無限的。我們這次是踹了他們留下來的牛羊馬,他們遠征的大軍帶走隨軍吃用的羊馬,卻依舊是個天文數字。為了預防戰敗而不致糧食繼續,阿史那沾罕早在去年就籌備大量的物資以防不測,只不過現在都便宜我們了。”

鄭麗琬這才恍然道:“我一直以為突厥人都是吃牛羊肉的。”

“那是謠言,你說羊最多兩年三胎,十萬突厥人,就算給他們百萬只羊,只吃肉,他們怎麼夠吃呢?真要如傳說那般,突厥不用我們動手都餓死完了”秦風笑著說道。

“可惜啊!牛太少了一些。”

很多人都以為突厥是吃肉的,將他們譽為肉食動物,其實不然。古代沒有那麼高明的繁殖技術,就算是遊牧民族,也不可能餐餐吃肉。不然三年至多產兩胎,一胎至多五隻的羊,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消耗。他們只有在牛羊馬老死之前或者貴客來的時候,才會殺之吃肉。他們平常的主食是奶與青稞,奶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物,而且不受任何汙染是最純淨的奶食品,壯骨養身,草原上魁梧有勇力牛奶羊奶馬奶是關鍵。

在這三種奶中,牛是產奶最少吃的卻是最多的動物,而且不像馬羊一樣有額外作用。前者可以騎乘,後者能夠生產羊毛。

所以突厥人不會大勢圈養耕牛這種用處極少的家禽,但是他們也不能不養。遊牧民族並不意味著不農耕,同樣的就如農耕民族不可能沒有豬羊牛馬一樣。他們也是需要青稞來填肚子的也必須養一些耕牛來耕地,在適合耕作的土地種植一些青稞。

阿史那沾罕部落是一個大部落,但是他們的耕牛也就在六千上下,由於這東西跑得快,最終落到秦風他們手中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天後,馬周、劉仁軌、杜荷、孟劍敏、羅通、薛仁貴、房遺愛頂著一臉風霜與疲勞前來都督府彙報。

“收穫怎麼樣?”秦風知道他們已經清理出結果了,有些迫不及待的詢問。依照馬周與劉仁軌的辦事效率,應該清點好了。

馬周作揖道:“恭喜將軍,這一次的收穫,非常豐富。總計只羊,馬8456匹,其中戰馬有6084夫,牛就少很多,只有843頭。但是各種毛皮上上下下加起來有463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