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5章 各方反應,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靖有些欣慰的看著侃侃而談的秦風,但同時卻搖頭露出苦笑,原來他早就接到李世民的聖旨,讓他指點秦風一二,所以就算秦風不主動上門,他也會去尋找秦風的,誰曾想到,秦風在早在出徵之前,就將一切考慮得清清楚楚,對於細節上的安排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李靖之所以沒有告訴秦風,一是因為李世民之命,二是李靖看出了秦風的潛力,有心栽培他,故而在談話過程中處於只問不答的形勢。
只是他料不到,即便沒有他的指點,秦風像個沙場宿將一樣,依然憑藉自己的本事能力謀劃好了一切。
李靖歎服道:“虛則實之,實者虛之,賢侄好手段。莫說是突厥的頡利可汗。便是我們都以為你取得初勝。刺激了邊軍,接下來會耐著性子,趁勢將邊軍的素質提上來。想不到賢侄還想著趁勢打上一仗。”
秦風嘿嘿一笑,毫不猶豫的道:“沒有什麼訓練比戰爭更好的練兵方式,以戰養戰,本就是我的最終意圖,能打為何不打?”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經賢侄如此一鬧,想要瞞天過海再容易不過了。只要進軍途中廣佈斥候,獵殺對方的斥候,足以立不敗之地。”
順著思路思考,道:“上次賢侄以練兵的方式,深入大漠,實因虎賁軍名聲未顯,頡利有心輕視,使得奇襲軍從容突破各種斥候的打探,最終致使突厥毫無所覺,在有心算無心之下,讓你打了一場大勝仗。但是這一次,由於有了前車之鑑,各部落肯定小心謹慎,在未探清對方實力前,還希小心再小心,以免得陰溝裡翻船。”
李靖與秦風有過短暫的相處,深知他不是小雞肚腸的人,所說說說得十分直接,上一次秦風以少勝多,有多個方面的因素。出其不意,對方缺乏因對經驗,兵卒戰力不強等等。而這一次面對的是有了戒心的突厥族,效果是否理想就不好說了,烏蒙部落實力強悍,一直遊離在頡利核心集團之外,對頡利也是陰違陽奉的,以前中原勢弱,突厥每次南下的時候,烏蒙部落比任何人都積極,也正如此頡利可汗對烏蒙是極度的不滿,於是暗地裡支援皇族出身且忠心耿耿的阿史那沾罕與其作對,頡利可汗有鑑於自身威望的下降,才忍了烏蒙,要是在鼎盛時期,早就將烏蒙給滅了,現在少了阿史那沾罕的肘制,烏蒙做起事情來更是無所顧慮,不但吞下了阿史那沾罕的遺產,還連本帶利的吞併著周圍的小部落,以期打造出戰國七雄之類的大勢力出來。秦風選擇烏蒙部落下手,一來是此部在中原犯下了累累血債,二來也是想要趁其實力還不是太強時候將未來之敵消滅於萌牙之中。
對於李靖的建言,秦風是謹記在心,道:“所以,針對烏蒙的具備行動……目前只在規劃之中,並沒有真正做作戰方案!”
烏蒙在草原上有著“沙漠之狐”的稱號,這個人不但沒有草原人的豪邁大氣,反而還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在他那裡,只要有人給他足夠多的利益,他可以立馬對原來的主人拔刀相向,當他處於弱勢地位的時候,又能像條狗一樣的極盡討好之能事,這種人雖然深為草原人所不恥,但,獲利者往往是這種人。相對於阿史那沾罕,烏蒙無疑更加難以對付一些,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人,歷史上的勾踐、劉邦因此而成就了一翻偉業。針對這種人,只能隨機應變,商量什麼戰法目前都是虛的。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對於秦風的話,李靖用《孫子兵法》上的名句作了註釋。
“誰說不是呢!”秦風笑著說道:“敵人不是沒有生命的目標,而是獨立的生機勃勃的力量,敵人想方設法抵抗我們的意圖,並且迫使我們接受他們的意圖,這種敵我雙方間的相互作用,使戰爭變得更為艱難與複雜。軍事行動所引發的並非是一種單一或單純的反應,所以,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