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統一思想,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哈哈,原來是馬兄。你們真夠倒黴,同一年出生,同時還考科舉,卻又同時錯過了報名的時間,誠可謂是在錯誤的時間裡遇到了正確的朋友,有所失必有所得,人生難得一知己,也算是冥冥中對你們二人的補償了!”

秦風大笑著說道。

劉仁軌、馬周想想也是此理,不禁縱聲豪笑。

“人生難得一知己,說得好啊!將軍出口成章,且含人生至理,不愧有時下之名。”劉仁軌讚歎不止。

“虛的,都是虛的。詩詞歌賦小道也,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更不能富民強軍,只不過是生活中的樂趣罷了,用途不大。”

馬周感慨道:“天下間,也只有將軍敢這般說話了。”

馬周與劉仁軌一樣出自寒門,處境比劉仁軌還要慘,劉仁軌雖出生平民百姓的家庭,但至少能管溫飽。而馬周不但出生貧寒,幼時還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獨自一人四處做短工,將自己拉扯長大。他討生計之餘,十分好學,不滿二十便以滿腹經綸,胸藏濟世之才。

但因出生貧困,受盡了各種冷眼,使得性格脾氣極為古怪,縱然滿腹經綸,周圍的人卻瞧不起他,一直也碌碌無為。直到立威之後不就,馬周才得到了出仕的機會,當上了鄰郡的一名刀筆小吏。便如三國時期的龐統一樣,馬周覺得自己身懷濟世之才,卻大材小用的當刀筆小吏,做的很不開心,整日裡以飲酒為樂,不務正事。

如此作風受到了上司的責罵,馬週一怒之下,棄官而走,周遊天下,至長安遇上了劉仁軌。他們同病相憐,皆為失意之人,相互把酒暢談,大倒苦水,引為知己。

相處下來,劉仁軌早已發現馬周在政治上的幹略遠在他之上,是一個堪比傅說、管仲、蕭何的人物。如此人才,卻落得如此境地,實在令人嘆息。

“馬兄,說句難聽的,我孤陋寡聞,從未聽過先生大名,要是說什麼久仰之類的話,那是敷衍了事,也是對你的不尊重,我秦風不屑為之。不過,劉兄說的話,想必是錯不了的了。我們虎賁軍是娃娃當家的軍隊!打仗個個要得,但是在公文方面,加起來也是白搭。我們正缺政務能手,望馬兄助我一臂之力。”

馬周大笑道:“將軍真是快人快語,周願意為大將軍效力。”秦風的話,說到他心坎裡去了,他是幹實事的人,沒有風花雪月的細胞,也沒有那麼多的花花腸子,秦風沒有用詩歌上的成就來說事,反而大加批判詩詞之道,讓馬周大有知己之感,秦風這麼說話,可見也是一個幹實事的人,而這,正是他需要的上司。

歷史上的馬周在出道前,吃虧在了性格上,使得他一直懷才不遇,半生奔波流離,過著飽一餐餓一頓的生活,最終,迫於生計,不得不投奔中郎將常何,只是一直籍籍無名。直到某年,李世民讓所有的朝臣寫一篇關於時政得失的文章,他好也做自我檢驗檢討。常何是個大老粗,也就請了馬周代筆。

馬周聊聊千字讓李世民大吃一驚,方才知道在他眼皮子底下還有如此大才,立刻派人去請馬周。馬周脾氣古怪,直接拒絕見李世民。

李世民求才若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請馬周,這才見到了馬周這位奇才。馬周也因此平步青雲,短短數年便成為大唐宰相,位極人臣。

除此之外,馬周不求名利錚錚風骨,在名臣輩出的貞觀王朝成了一道耀眼的風景線。

李世民擅於納諫,馬周、魏徵都是出了名的諫臣。不同的是魏徵,不斷揭李世民的短,打李世民的臉,不僅如此,還將李世民的諸多過錯記載下來,怕史官不知道交給史官,讓史官記錄下來。很多時候逼得李世民直罵娘,多次在長孫皇后面前叫囂著要殺了魏徵。魏徵死後,由於沒有人像長孫皇后這般人物的存在,使得李世民對於死去的魏徵態度極為惡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