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意外造訪,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公子,有人拜會您。”次日,秦風準備出門,還未成行,家丁便來稟告。

秦風疑惑的問:“誰啊?這麼早。”

家丁神色古怪的說道:“倭國的****晉土!”

“倭國的****晉土!”秦風差點噴笑出聲!倭國是就是未來的小鬼子。倭有矮的意思,所以唐朝(或者說周)時日本向武則天上書請改國名為日本,武則天同意了,於是就有了日本。只不過現在,他們還在揹負著矮人國的的名頭。

****晉土,自然是姓****了,只不過晉土這個名太唬人了一些。家丁的神色古怪,想必也是聽到了這樣奇葩的名字後所致。

在古代,日本人貴族有姓有名,普通百姓沒有給自己取姓的資格。

直到明治天皇時,政府感覺到沒有姓,編造戶籍,課稅徵役,非常不方便,這才號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於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並沒有誰想用個什麼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達“凡國民,必須取姓”的命令。這時候,人們才匆匆忙忙找起姓來,舉國上下興起一股取姓的熱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橋邊的就姓大橋,代表人物則是大橋未久,家門口長棵松樹的就叫松下;門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於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風、前部、上方、觀音,這些中國人覺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湧了出來。與此同時,一些搞笑的名字也應運而生,比如說什麼松下庫子、鈤穿鋼板、山口作曖……之類的名字,與那些吊爆天的名字相比,****晉土還算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了。

家丁沒有與倭國人接觸過,如此古怪情有可原。

這人時候的中原王朝有鬼子,秦風並不奇怪,早在前朝時期,倭國的聖德太子派遣了名叫遣隋使的使節團前往隋朝學習中原文化,聖德太子的意圖是求取佛經,促進佛教的流通,和吸取學習中國的文化與典章制度。所以使臣之外,有學生和僧人隨同前來。被選派的,多為歸化漢人的後裔,以有利於學習。他們留居中國往往長達三十餘年。如南淵請安、高向玄理、僧旻等,回國以後,對日本的大化改新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公子,見是不見?不見我把那個晉土轟走。”家丁十分牛氣的問著。

中原王朝是東亞的雄主,在文化、科技、思想等領域是超越全球數千年的存在,這也使得中原百姓對面前來學習的外國人的時候,優越感油然而生,這個家丁儘管只是家丁的身份,但是,面對****晉土這種倭國的貴族,也是懷著高高在上的心態。要不然,也不會用上“轟走”這樣具有侮辱性的詞語了。

“見吧!免得別人說我們秦家人無禮!”對於倭國人,怎麼樣的態度秦風都無所謂,但是,秦家的名聲不能因此而讓人詬病。

“隨便開道門、隨便找個房子就行了!他們,不配。”

家丁應了一聲!匆忙而去。

“學生****晉土拜見虎賁將軍!”

****晉土雖一身儒士打扮,一副中原人的樣子,但此刻點頭哈腰的,卻是實打實的日本人。

“請坐。不過我們沒有師生之誼,你不要自稱學生什麼的。”秦風毫不客氣的指出了對方的險惡用心,什麼狗屁學生,無非是想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一旦自己不查就等於預設****晉土是自己的學生了,以後****晉土無論在大唐還是回到了倭國,那地位是蹭蹭蹭的往上攀登,鬼子詭計多端,很會玩斷章取義的手段,稍一不慎就著了他的道兒。

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唐著名宰相張九齡給日本天皇起草國書一事了,張九齡起草的給日本的國書開頭稱“敕日本國王主明樂美御德”。“敕”是對臣屬的用語,“主明樂美御德”則是把它當作了“日本國王”的名字。但實際上狡猾的日本人隱瞞了明樂美御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