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8章 長孫賢后,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朗朗乾坤,青天白日,突然間天際一聲巨雷,轟然而做,轉眼間但只見四方風雲滾滾而來,天地迅速變色,黑雲低垂,聚集在長安城頭。
狂風大起,沙飛石走,伴隨著風雨突至,雷電轟鳴,天地咆哮,狂風暴雨,一時竟是瓢潑而下。
這蒼穹天地,彷彿在為誰而痛哭一般!
御書房中,處理完國家軍政大事的李世民踱步而出。
冰冷的雨水打在臉上,如刀子一般生疼,寒意森森,全身都似凍僵了一樣。
瓢潑大雨,已經下了整整一個時辰,卻絲毫沒有任何減弱的趨勢,雖然時辰還在白日,但此刻天際黑雲低垂,籠罩長安,竟如深夜一般,伸手不見五指。
大雨如注,瘋狂倒向這個人世間,彷彿要用這蒼天之水,來洗滌人世醜惡。
“陛下,此刻風雨交加,請陛下回書房暫避。”一個侍衛冒著大雨,如長槍大戟一樣佇立在院中,就這麼淋著雨,紋絲不動。
“無妨,朕沒那麼弱。”李世民止住了侍衛的勸說,就這麼在屋簷下站著。
此刻,李世民憂心忡忡,早在半個月前,他收到李靖的送來的戰報與兩封書信。
戰報上的內容比較簡單,上面寫著:“虎賁軍遭人洩密,烏蒙興六萬精兵南下,頡利出兵四萬相助,總計十萬精兵往秦風所部殺來!秦風兵分兩路,虎賁中郎將蘇定方領一萬邊軍,護送太子殿下南歸,秦大將軍自引一萬虎賁之士迎敵。臣率五萬邊軍北上迎接太子殿下。”
至於兩封書信,一封是秦風向李靖的求援信,一封是李靖綜合了秦風的分析、強堅範的陳述而得出的結論。只是與秦風信心百倍不同的是,李靖的書信裡充滿了擔憂。與此同時,李靖還奉上了自己的建議,從個人情感方面他認為當救秦風與虎賁軍,但是,從大唐帝國的長遠戰略而言,他反對出兵,因為大唐一旦大張旗鼓的出征,將會與最初所定的戰略初衷相背,白白便宜了突利與夷男,讓他們坐收漁人之利。到時,大唐將會面對第二個頡利可汗。
李靖不是一個因私廢公的人,歷史上,他為大唐長遠的利益,不顧置身於險境的莒國公唐儉的安危,認為正是出兵好時機的李靖奇襲突厥,生擒頡利可汗,而莒國公唐儉於亂軍之中逃生,若非機警,早就讓頡利可汗宰殺洩憤了,也因此,唐儉與李靖勢同水火。唐儉是大唐從龍之功的老臣,李靖都如此不地道,區區一個秦風,他照樣可以任其自生自滅而不加理會。
而李靖事實上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接到李承乾之後,就在朔方嚴防死守,不論是蘇定方百般哀求,還是李承乾以太子之名義威逼,他老李巍然不動、穩如泰山。
慶州都督府由李世民直接掌管,李靖雖是後部尚書,卻沒有調派、命令慶州軍的權力與資格,所以重情重義的蘇定方沒有理會李靖正確意見,將李承乾平安送回朔方城,懷著必死的決心,悲憤的率領一萬慶州軍突入大草原。李靖可以冷血,但蘇定方不能。
儘管他知道李靖是對的。
那天,當李世民收到戰報,當內侍總管念出李靖的戰報的時候,滿朝一片嗡嗡之聲。
李世民也露出了驚愕的神色。繼續,李世民暴跳如雷,立誓要挖出潛伏的奸細。
只是,李世民沒有發現彎下身子的侯君集嘴角的那抹冷笑。
李世民沒有察覺,並不表示沒有人關注侯君集,自以為掩飾很好的他,渾然沒有察覺到,當李世民與房杜二相對答關於虎賁軍之事,長孫無忌那雙狹長的雙眸就一直在隱諱的盯著他看。
長孫無忌望見侯君集那抹微笑的時候,神色為之一變,心下機伶伶的打了一個冷顫,不住的想著:他,他不可能洩漏軍情了吧?
“瘋子!”
有此念想的長孫無忌只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