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7章 斥候迴歸,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承乾的優秀是歷史公認的,史書記載李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李世民非常喜歡他。

李淵病逝,居喪期間,李世民下詔令太子監國權知軍國大事,而李承乾“頗識大體”“頗能聽斷”,幹得相當出色。六月己丑,朝臣懇請李世民上朝聽政,李世民應允,不過“細務仍委太子”,之後李世民每每外出巡幸時,都是由太子李承乾留京監國。

由此可見,李承乾是非常出色的,只是李承乾隨著年歲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開始叛逆起來。於是李世民“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後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然而這些諫臣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將承乾已經出現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因為通觀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共同點——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後卻根本收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於奢華;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穎達更是激烈,他只要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就立馬犯顏直諫,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勸說過孔穎達,認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是當著面痛加批評指責,而孔穎達卻表示我這樣做“死無所恨”,結果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至於張玄素,那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聽他的,至於結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可以說,歷史上的李承乾之所以變成後來那樣子,並走上了謀反這條不歸路,除了足疾而變得多疑的本身內因,那些毫不留情面的大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以為史書是刻意美化李承乾的形象,但真正與他相處之後,秦風才發現李承乾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儲君。

“明天或者會撤回中原。你與蘇定方、程處默、尉遲寶慶他們率領邊軍先行。”

“出變故了?”李承乾機警的詢問。

“我懷疑突厥人正在前方等著我們自投落網,同時,也懷疑有人洩漏了咱們的行蹤,故而,不得不中途改變計劃。”

“查出來了沒有?”李承乾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是哪個王八羔子乾的好事?”

“目前還查不出來,也沒有證據,只有等明天斥候的訊息來了再說。”秦風也不隱瞞,將自己的推測以及臨行前的準備都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但是,懷疑長孫無忌一事是斷然不會說出來的。

“針對我的是吧?”驀然,李承乾如洩了氣的皮球,有些呆滯的自語。

“或許是你,或許是我。”秦風說到這兒,笑著說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鋒芒畢露,或許惹人生厭也未可知,畢竟,無論是科舉、武舉,還是吏治都是我提出來的,恨我的人多不勝數。”

“不管針對已經不重要了,一切等明天再說。訊息確實後我就離開。”李承乾目現睿智之光芒,笑問道:“妹夫,我答應得這麼幹脆,你不會因此而認為我怕死吧?”

秦風打了一個響指,笑著道:“最明智的選擇,我老實說吧,你留下來也只是累贅。想必你也是如此想的。”

李承乾無語的盯著秦風,就算你知道是這麼一回事,也不用明說吧,這也未免太傷人自尊了吧。

秦風輕咳一聲,一本正經道:“我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會說謊。”

“好吧!我承認你是天下間最最誠實的人。”

李承乾苦笑的問:“我讓大家去準備,做事隨時撤離的準備。對了,烏蒙部落共計十三萬餘人,能夠上戰場的青壯就有數萬之眾,若是再加上頡利可汗的兵馬,你一萬虎賁軍少說也要面對六七萬控弦之士,少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