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6章 老而不死是為賊,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住,到了年老力衰、抵抗力下降,身子骨又如何支撐的住!秦瓊與所有武將一樣,即便上了年紀,即便是在病中,他反而更加懷念曾經的日子,想上戰場繼續保家衛國。但自身的情況已經註定了他們與戰場無緣。

心中想法與實際矛盾,會讓他們恨自己的無能,恨自己不能如以往一樣上陣殺敵。久而久之,就會積勞成疾,最終鬱鬱而終。

若非秦風借屍還魂,用藥物助他固本陪元,秦瓊此刻恐怕是躺在床上苟延殘喘吧。

歷史上,秦瓊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居末位,不是李世民有心針對,也不是李世民不公,而是病中的秦瓊與立國後的一切對外戰爭無緣,無立功的記錄所致。

現在就不一樣了,秦瓊的身體素質好得不得了,以後李世民在排列功臣的時候,他的位置恐怕要往前提上一大截了。

“壯哉,我大唐好兒郎。”

李世民讚了一句,翻著功勞簿,頓時龍心大悅,逐一論功行賞。

這首功毫無疑問是秦風無疑,作為主帥,打贏此役即是莫大的功績,更何況還身先士卒帶隊破陣,生擒了頡利的左右雙臂,第一的位子是無人撼動的。第二人選也由不得爭辯,蘇定方領一萬邊軍撤退朔方後,義無反顧的前往“絕地”,再一次北上的途中,他避強擊弱,為虎賁軍的南歸開啟了暢通的通道,他忠義兩全,單獨率軍時表現出了可圈可點的大將之風。

餘下者功勞都在伯仲之間,都有不俗的建樹。秦風根據他們的表現,逐一給了合理的排位。

戰功這方面秦風是實幹派,重視實打實的表現,功勳分配的也無人挑得出任何毛病。

“大將軍此役功高至偉,只可惜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烏蒙老幼婦孺,有違我大唐泱泱氣度……”

就在李世民欲論功行賞之際,堂下卻傳來一大通之乎者也,抑揚頓挫,很有催眠的功效。

大家尋聲望去,說話之人卻是一個六旬老者,滿頭白髮但卻鶴髮童顏顯得很是精神抖擻。

不正是上一次讓秦風說得差點吐血的封倫封德彝又是誰來?

封德彝迂腐古板,偏生名氣極大,儘管已過是過了氣的人物,可以朝堂上依舊還有一批追隨者,想他封德彝在隋唐二朝,走到哪兒那裡不受敬重。

不論是當年的楊素,還是李淵,就連當今的李世民也忌他三分。可偏偏秦風讓他嘗受了前所未有的恥辱。

封德彝表面與事無爭、仁慈寬厚,實則內有丘壑,是一個睚眰必報的人。

五代十國時的劉昫對他的評價十分中肯:“封倫多揣摩之才,有附託之巧。黨化及而數煬帝,或有赧顏;託士及以歸唐朝,殊無愧色。當建成之際,事持兩端;背蕭瑀之恩,奏多異議。太宗,明主也,不見其心;玄齡,賢相焉,尚容其諂。狡算醜行,死而後彰,苟非唐臨之劾,唐儉等議,則奸人得計矣。”

大致意思是說封倫善於謀算人心,做人投機取巧,前朝時,在江都為了得到宇文化及的信任與重用而背叛對他信任有加的楊廣時,或許有些慚愧;宇文化及兵敗被殺,封德彝遂與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李淵不恥封德彝的為人,認為他諂媚不忠,對他嚴詞斥責,罷官遣返。封德彝又向唐高祖進獻秘策,使得高祖大悅,被任命為內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內史侍郎。當他投降李唐時,對於故主卻沒有絲毫的羞愧。封德彝深受李世民禮遇,明裡效忠於李世民,暗中卻依附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廢黜李建成,立太宗為太子,因封德彝力諫而止。蕭瑀對他多有提拔,他卻在李淵面前多進讒言。直到他死後多年,才被李世民得知。只是歷史上的他應該死於去年才是,不知為何他還能活到了現在,老而不死是為賊,說的或者是這種投機取巧、無情無義之徒吧。

封德彝將上次辯論視為奇恥大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