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8章 魚與熊掌可兼,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此話怎講?”

頡利口中的趙先生是一個羽扇綸巾的漢人文士,他姓趙名德言。趙德言自幼飽讀詩書兵法,自許甚高,覺得自己能與古之諸葛、張良比肩,野望頗大。他隱居於野,希望能如諸葛一般,得明主看上,留下一段佳話。但是無人理會,半生碌碌無為,不得他人賞識,心中憤世嫉俗。一怒之下,北投了突厥。

頡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個草原帝國,如中原的帝國一樣,都自己的文化能夠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

趙德言學識淵博,似乎什麼都會什麼都精通,又日夜一股諸葛亮似地打扮,顯得有些高深莫測,深得頡利器重,委以重任,將之視為諸葛亮一般的人物,當做左膀右臂使用。

趙德言輕搖著羽扇道:“汗王,針對當前之態勢,可採用北守南攻之策。我們打不下鐵勒各部,可連翻大戰下來,鐵勒一樣是強弩之末,至今已是缺乏主動出擊之能力,只需用同等兵力鎮懾,鐵勒諸部斷然不敢輕舉妄動,與此同時,汗王分出一部分兵力南下,用閃電一般的速度擊潰突利,奪取過冬之物後立即迴歸。而我們在與鐵勒對恃之地,設立數倍於兵員的軍帳,讓鐵勒不知我軍之虛實,等他們回過神來,完成了南邊的任務的將士已經就位,即便打,我也有必勝的優勢,而且有了突利那批物資,即便不打仗,我們也可以把鐵勒生生耗垮。”

“可突利還有五萬可戰之兵,我們少說也要派遣四萬人左右,如果再算上預防朔方唐軍隨時有可能出動的五萬邊軍。少說也得八萬勇士,這已經是我們七成的兵力了,僅憑四萬勇士,我擔心無法威懾鐵勒。”

“突利是有五萬兵力,可他們肩負著護送部落子民的任務。若我猜得不錯的話,突利會分成前後左右四路警戒,分兵是沒錯,可他需要護送的牧民與牲口實在太多,他戰線拉得太長,首尾無法兼顧,當我們擊潰其中一路之後,其他三路恐怕還沒有回過神來。此戰之關鍵在於一個‘快’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一路後,果斷殺向牧民,驅趕突利的牧民與牲口為我軍之前鋒,衝散突利之軍陣,突利再厲害也迴天無力。針對突利,我軍挾大勝之勢,士氣正盛,而突利軍鬥志不高,擊潰他們根本無須四萬人,兩萬人足矣。”趙德言雖是文人,但一身煞氣卻是極為嚴重

頡利低唿道:“先生此計固然是妙計,可驅逐牧民衝陣,這樣會不會引起眾怒?”

趙德言毫不猶豫的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如果不如此,損失大半實力的我們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以我之見,只要我們在唐軍的地界之外、反應之前,強襲突利,將突利斬殺,收編他的部眾。那時汗王平白得萬餘精銳,亦能讓所有部落知道,反抗汗王的下場是如何的嚴重。草原上的道理就是強者為尊,只要汗王夠強,還怕他什麼眾怒。”

頡利神色冷峻,頷首道:“你說的極有道理,就這麼辦。”

趙德已知頡利的打算,又說道:“若汗王興師南下,有一點要切記在心。”

頡利拱手道:“先生請說。”

趙德言道:“此軍的目的是奪得物資,以供我軍勝利度過這個冬天,擊潰突利之後能收攏多少牲口就是多少,不得為了牲口而拖延過多時間,要是唐軍殺至,那麻煩可就大了。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唐軍,要留兩萬人做隨時作戰的紀行嚴明的精銳之士警戒。”

頡利仰天大笑,“趙先生說的極是,如果唐軍不來,另外兩萬人正好一道收攏那大量牲口。”

趙德言自信的說道:“我有九成把握,朔方的秦風不會出兵。”

頡利大喜而問道:“何以見得?”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帝王對於軍隊把控得十分嚴厲,邊境大將只有防守的權利,若是不經帝王同意,而自我興兵,那是形同謀反的誅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