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1章 背水一戰,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充當斥候,這些人是真正的鐵血戰士,對於突利的命令,向來是不打折扣的執行,經過唐軍信使一事,突利已經不敢把希望寄託在自由散漫的普通斥候身上了。

********************

次日天明,突利率領的南返大軍正緩緩地前行著。在連遭聽到頡利軍將在下午即將抵達,以及支援的唐軍已在路上的時候。現在不用士兵催促,牧民們也都自覺得拿出吸奶的力氣拼命地行進。早日到達唐境,他們就早一天安全,而不用象現在這樣提心吊膽。是以整支隊伍的行走速度雖然依舊不快,但比起才出發時,已是迅速了不少。

未時與申時之交,走在最前面的牧民已經看到了一條河流,這條內流河其實並不寬,只有大約十餘丈,只有齊膝深,趟水就能過去。

牧民不待吩咐,很自覺的趕著牲口度河。

在離小河邊十里處的山丘背後,阿史那默若雅正神情肅穆地站立在一棵大樹下,在他身後屹立著十餘名烏拉爾部落將領,個個手持狼牙棒,鎧甲皆全。而在他們身後,則是四萬名磨尖了武器,凶神惡煞地注視著前方的突厥騎兵。

“得、得、得”的馬蹄聲在荒原上響起,一匹快馬馱著它背上的騎士呼嘯著奔到了阿史那默若雅面前。

馬上的騎士跳下來,向阿史那默若雅行禮道:“大汗,突利部落已經渡河,北岸正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好!哈哈,終於等到這個機會了!我倒是要看看,那突利有何本事抵擋我這四萬精騎!”

阿史那默若雅大笑一聲,他等的就是這個時機,這裡全是平原,無險可守,正好可以趁突利安排牧民渡河時以大批騎軍發起強攻。

而他已經打探清楚,突利軍為了保護牧民,果真如頡利可汗所言,將五萬大軍分為前後左右四路,既然牧民已經渡河,那就表示前軍與左右兩軍也同時渡河,這也預示著正在執行警戒任務的突利軍不會超過兩萬人,至於頡利讓他提防的唐軍還不見蹤影。這也預示著,他可以放心大膽的把四萬大軍全部投入戰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敗突利後軍,然後一路掩殺,奔得物資之後迅速脫離戰場而北返。

突利軍為了保護自己的親人,必不會撤離,只能在平原上以疲勞之軀,與他精銳騎軍進行野戰。大軍以逸待勞,而且還是雙倍於突利的兵力,如果他阿史那默若雅還敗了,那他也不用再想什麼打造突厥第一部落,最終推翻頡利而一統江山,而是老老實實的充當頡利的走狗算了。

“兒郎們!走了!讓突利這個可恥的叛徒嚐嚐咱們烏拉爾鐵騎的厲害!”阿史那默若雅大吼一聲,在他身後的四萬鐵騎開始緩緩前行。

在前行了數里之後,阿史那默若雅下令開始加速,四萬烏拉爾騎兵個個抓緊韁繩,伏在馬背上,揮起鞭子猛打馬屁股,進入了衝刺階段。

就在阿史那默若雅開始下令衝擊之時,小河旁的突利也很快從斥候那得到了依靠擊潰他而成立起來的烏拉爾部落大軍出現的情報。

“來得正好!就讓我們做一個了決吧。”突利眼中仇恨之光一閃,早在中午時分,他已經結合自家斥候與唐軍的情報,知道阿史那默若雅將在此攻擊的訊息,對此,突利不但不怕,反而喜歡雀躍。因為他在接到唐軍的訊息時,也接到了唐軍送來的一個詞彙: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的典故突利還是知道的。

大致的是意思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唯有與敵人決一死戰才有活路,而這條河流正是突利打算用來做文章的“絕地”。

突厥全民皆兵,沒有既定的衣服加以區分,在大家潛意識裡面認為,趕著牲口、揚著牧鞭、攜帶財物的人就是百姓。突利在接到唐軍信使的情報後,將牧民與軍士做了一個對調。故而,阿史那默若雅看到渡河的前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