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9章 悔之晚矣,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觀,積屍封土其上,謂之京觀。不過,有的京觀是用敵人的屍體堆積而成的,但也有隻用敵人屍體的人頭堆積而成的。最近的京觀是就是高句麗斬殺數十萬漢人,割下頭顱築就而成。我也沒有親眼見過京觀,但曾聽說京觀是高句麗緬懷先輩功績之處。那裡香火不絕,目的自然不是祭拜那些屍骸,而是瞻仰他們國中救世主的豐功偉績。有以遼東一地抵擋百萬隋軍的尺寸難進的淵子游和大破三十萬隋兵的乙支文德這些人物。根據他們所說,高句麗每到盛典的時候都會去京觀祭拜。”
當年楊廣三次征伐高句麗,用兵之眾、耗資之巨,在中國千年歷史上都極為罕見,尤其是第一次出征,規模之大,可稱冠絕華夏,根據史料記載動用兵力二十四軍一百一十三萬餘,大軍綿延四百公里。
要知道對外戰果最輝煌的漢唐明,漢擊匈奴,唐滅吐谷渾、東西突厥、高昌、高句麗,明徵漠北出兵數至多不過二三十萬餘,比之楊廣遠遠不及。可結果只能用慘淡來形容,讓高句麗打的落花流水,先鋒三十萬大軍只逃回了二千餘騎。
更因“無向遼東浪死歌”的出現,天下百姓對於征伐高句麗產生了極大的抗拒,可楊廣一意孤行,依舊強行動用舉國之力,強行徵募百姓第二次第三次征伐高句麗,因此逃兵遍野,逃民更是不可計數。
而高句麗則無度的將隋朝軍民捕殺,將他們的屍體堆砌起來搭建成京觀炫耀武力。
自漢以來,遼東是中原王朝固有的領土,如今讓高句麗佔據,長白山亦是中原王朝所有,現在卻歸高句麗控制,更別說那一座座以屍體搭建起來炫耀武力的京觀,那是華夏子民一具具實實在在的屍骸,他們死在異域,還受如此遭遇,如何能夠安息?
作為一個高貴的漢人,朱昌心中也是憤憤不平。高句麗的榮耀對於中原王朝而漢是莫大的恥辱,悲哀的是這種恥辱還是由隋朝皇帝楊廣的無知造成的。
朱昌飽含深意道:“秦風的意思,是‘明犯大唐者,雖遠必誅!’也就是說,只要進入唐朝的領土,他就會率軍深入大草原,針對任何一個人。”
“瘋子。他是一個瘋子!”安納託力臉色慘白,想起了那支所向無敵的軍隊,以及秦風殺神這個綽號。有著一股發至內心的恐懼……
他活了半輩子。見過不少的風浪:從來沒有遇到如此剛硬,如此兇橫的人物……
當時,那支衝向自己的大軍就是高喊著‘明犯大唐者,雖遠必誅!’的口號無情的誅殺著他的親族的。
“‘明犯大唐者,雖遠必誅!’”
九個字,鏗鏘有力!
這話原至於大漢時的陳湯的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一個國家是否強盛,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實力,是力量,是威信。
對於這九個字,朱昌深感認同,雖同是文人,可與長安養尊處優的文人相比,生虎狼之穴的朱昌尤為贊同秦風篡改了的口號。
優勝劣汰、強者生存是突厥,乃至於北方異族的生存法則。與他們講仁義道德,無異於對牛彈琴,浪費口舌。
對於異族唯一的有效的辦法,就是征服,且不惜奔襲千里,也要追殺入侵大唐領土的行為,此為除敵,更是給那些虎視耽耽的異族敲響警鐘,告訴他們:入侵大唐,可以,但要付出血的代價,哪怕逃至千里外,也絕不放過,勢必誅殺。
安納託力心頭一寒,有些慶幸,但更多則是害怕。
回憶起當日一戰,安納託力根本不敢再言戰。
他已經讓虎賁軍殺怕了。
惹不起的狠人、瘋子啊。
安納託力無所事事,卻不意味著不關心涉及自己利益的天下大勢,朔方都督秦風威名暴於宇內,年紀雖然不大,卻是大唐朝親近崛起的極富盛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