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章 不死不休,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決定,突利可汗與夷男相顧大笑,有種英雄識英雄、惺惺相惜的感覺。

“夷男,打敗了頡利後,如果你我二人不死,突厥大汗之位將在你我之間產生,不管以後我們為敵還是為友,我希望我們摒棄雜念,做一回真真正正的盟友。你看可好?”突利可汗突然率直的說道。

遼闊的草原和遊牧的生活方式鍛造了馬背民族熱愛自由、敢愛敢恨的性格.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兩肋插刀;為了愛人,他們可以捨生忘死。他們生性豪邁、堅韌不屈,對強者十分崇敬,即便是敵人的勇士,他們也能以客觀的心態去對待,而不像中原王朝的人喜歡明裡一套背後一套。

突利雖然身為一部首領,可他依舊擺脫不了草原人的大氣豪邁,故而,與夷男單獨相處時,用最直接的言語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汗王這麼一說,夷男汗顏啊!還好咱們都醒悟過來了。頡利在中原大亂中積蓄了強大的財富與人望,也威望素著,不是你我能夠匹敵的,我們想要獲勝唯有真誠聯合,才能打敗他。汗王乾脆,我夷男也在此保證,在打敗頡利之前,即使我們想法不一樣,我也不會再像前些日子鬧彆扭。不管以後怎樣,我們現在是朋友。”夷男也重重的說著。

兩人將敏感的話題擺到檯面上說之後,關係反而更近了一些,只因草原人重信諾,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最是討厭兩面三刀,兩人能夠另起爐灶,且有一大批追隨者,與他們的性格、做人風度不無關係。

第二天,突厥大地下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而突利長子賀邏鶻則帶著突利、夷男的重託,率領一支精銳的突厥勇士冒雪南下中原,隨行的還有那位十分不感冒的叔叔,老實說,賀邏鶻很不喜歡這位兇狠、霸道、狂妄的叔叔。

“父汗、夷男叔父,我走了!”賀邏鶻向突利、夷男行了一禮,禮節不是突厥的握拳在胸,而是中原的禮節。

突厥人有突厥人固有的語言文字,十之七八的突厥人不會說漢語不懂中原禮節,但是突厥裡的貴族一定會漢語。不僅僅是突厥,自古以來華夏周邊的異族皆是如此。這也是作為華夏人,值得驕傲的事情。面對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四周異族只能膜拜學習。

在異族的貴族圈裡,不會說漢語不會寫漢字是一種沒文化的表現,將會受到上流人士的鄙夷。

突利仰慕中原文化,便給自己的兒子找了一箇中原老師,使得賀邏鶻不但會說漢語,還懂得漢家禮節,也正因為學了中原的儒家思想,使得賀邏鶻具備了中原人的一些品質,故而,對阿史那結社率的行徑看得很不順眼,覺得這種人永遠只懂破壞不會建設,可儘管不願,但突利令下,他也不得不從。

突利可汗拍拍愛子的肩膀,撣去他肩頭上的雪花,萬千父愛盡在這微小的動作之中,深深的凝視第一次出遠門的愛子一眼,故作淡然道:“路上小心。”

“喏!”

……

這一場大雪,也讓突厥的敵我雙方默契的平靜了下來,兩方都在這個冬天裡舔著傷口,猶如狂風暴雨前一樣,竭盡所能的積蓄著力量。

明年,將是決定歸屬的重要一年。

當頡利得到突利遣子南下中原的訊息時,已經是五天之後了。

那時頡利正在宴請奚族首領,當眾得到如此訊息,猛的一腳將面前的案几踢飛了出去,各種酒水牛羊,飛濺一地,怒喝道:“好一個什缽苾(突利可汗的名字),早知是頭白眼狐狸,當初就應該剮了他。”他之汗位,按道理說是屬於突利可汗的,只是他欺突利年幼,拒不還政。由於始畢可汗在突厥擁有一大批追隨者,為了避免人心分裂,他不敢拿突利如何,當他意識到突利已經成為自己的肘制以後,想要除掉更是萬難。此刻,一聽突利派子南下,一下子就猜到了突利可汗的用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