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1章 皇帝偏心的結果,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惑。以致將校之間愛財惜命,影響到了全軍的戰鬥力,不堪一擊。歷史上因為邊境失陷,中央軍不堪一擊的事件,數不勝數。最典型的例子無疑是宋朝了,當時的禁軍已經腐朽到了極點,全國可用之兵,唯有西北种師道种師中兄弟的種家軍,以及折家軍,明朝後期亦是如此,可用之兵只有關寧鐵騎,王朝內部是無兵可用。
但是在唐朝,這種情況卻是反著來的。
內強外弱
無疑是唐軍的真實寫照。
這也跟唐朝的崛起密不可分。
唐朝立足關中之後便採取了以關中戰天下的國策軍制,在關中秦川一代建立十二軍府,也就是耳熟能詳的關中十二軍。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將關中分為十二道,即十二個行政區域;每道置一軍,共十二軍;又設若干驃騎府、車騎府,分別隸屬於十二軍。武德三年分別授予此十二軍軍號:萬年道參旗軍、長安道鼓旗軍、富平道玄戈軍、酒泉道井鉞軍、同州道羽林軍、華州道騎官軍、寧州道折威軍、岐州道平道軍、邠州道招搖軍、西麟州道苑遊軍、涇州道天紀軍、宜州道天節軍,每軍設將、副將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戰。
大唐征伐,必調關中十二軍,幾乎可以說整個大唐江山絕大部分都是十二軍打下來了,關中十二軍的強弱能夠直接代表著大唐王朝的戰鬥力幾何。
因為關中十二軍過於強勢,大唐軍隊的發展也向著關中十二軍。一切優良的裝備先滿足關中十二軍,有賞賜先給關中十二軍,有榮耀也是關中十二軍的。長此以往,關中十二軍越來越強,而邊軍心底各種不平衡,也就喪失了因有的鬥志。
也造成了突厥大軍一來,邊軍龜縮著,護著主要城鎮不讓突厥攻陷,而如狼似虎的關中十二軍在李淵的調派下奔向了前線戰場。
如此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大唐太過依賴十二軍了。
歷史上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李淵覺得天下大定,關中十二軍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撤銷了十二軍建制。結果突厥大軍襲來,唐軍被打的落花流水,以至於將士懾懼,三軍大駭,不敢與戰。
李世民不得不親自率領玄甲軍百騎掠陣,領著百人在突厥五萬大軍面前叫陣,鼓舞士氣,這才逼退了突厥大軍。
李淵亦在此戰後,恢復了十二軍建制,足可見大唐對於關中十二軍的依賴。現在,撤十二軍設十二衛,名目不同,功能卻是一樣,但是大唐對於十二衛的依賴是依舊的。
這也是為什麼邊兵弱如綿羊的緣由所在。
這種情況與民國時期一模一樣,十二衛相當於蔣校長的嫡系部隊,而各地邊軍就成了爺爺不疼娃娃不愛的棄兒。抗戰初期,蔣校長的嫡系部隊打得很英勇,幾場大型戰役下來,嫡系部隊都打殘了,而當時很多地方部隊對蔣校長陰違陽奉、各行其事,這也怨不得人家,平時你愛理不理的,還想方設法的整治人家,關鍵時期,又有幾人能夠像川軍那樣懷著一顆愛國心腸,腳穿草鞋的為國廝殺呢?
同理,亦然!邊軍現在的心態與蔣校長時期的地方軍毫無二致,明面上都配合得很好,讓你抓不到一點把柄,但是,一到戰時,個個都是出工不出力。而且理由還很充分,你們是嫡系部隊,平時你們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戰時,你們打頭陣,理所當然;撤退時,你們墊後,理所當然;攻城掠地、攻堅克難、送死……理所當然!
這一些都是秦風經過反覆思索、結合古今,並詢問慶州刺史關於邊軍各方面的待遇的問題後,最終得到的答案。
“這種情況在其他時代不正常,但是在前朝與我大唐發生這等問題再正常不過的了。”秦風嘆息了一聲,這個問題必須飛馬向李世民彙報,要不然後果實難預料。
“將軍,你找到邊軍弱的原因了麼?”蘇定方、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