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真要說嗎?,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想總算達成一致了,接下來自然就是群策群力,商議著如何打好這一仗了。之前,李世民避開魏徵召集大臣商議過對策,沒辦法,他是擔心魏徵那頑固的思想,非但幫不上忙,反而給他們添麻煩。現在統一口徑了,勿須藏者掖著。

“乾兒!”看一眼,大鬍鬚群中格外醒目的李承乾、秦風,李世民止住到嘴的話,打算考較二人一番。

李承乾上前幾步,道:“兒臣在!”

見愛子有了幾絲軍人爽利,李世民眼裡閃過一絲喜色,沉聲道:“關於即將來臨的戰爭,你有什麼看法?”

李承乾微微一怔,忍不住看了秦風一眼,來的時候已經知道是秦風的提議,他才得出席如此重要的會議,現在,有了展現的機會,禁不住心生感激,稍作思考道:“貞觀元年,頡利經逆臣梁師都領地而威壓長安,兒臣斷定這一次的路線一如前例。”

“何以見得?”李世民不置可否。

李承乾道:“除了梁師都佔據的雕陰、弘化、延安,長城盡在我大唐手中,突厥不善攻堅,自然不會傻到捨近求遠;其二,河內道一馬平川,有利騎兵行軍。故而,此路線是突厥必然之選。”

“嗯!有見地。”李世民欣慰道:“我大唐如何禦敵?”

“梁師都殘暴,周圍百姓早已搬遷一空。兒臣的意見是壁清野堅、層層防禦,於涇陽一線固守,待突厥成了強駑之末我們伺機一舉殲滅。言盡於此,望父皇與諸位大人點評。”李承乾一拱手,迴歸原位。

李世民沒有點評,而是向秦風問道:“雲霄!你對太子的戰略部署有何見解?”

這不是把老子推向李承乾的對立面嗎?這是!

迎著各種意味深長的眼神,秦風心中暗罵一聲。

老實說,李承乾的“戰略”還真不好點評,要是用良心來說話,只有紙上談兵、不合實際兩個成語。

大唐步兵為主,與突厥對陣有著先天上的劣勢。正面作戰,吃虧的肯定是唐軍,所以,為了最終的勝利,唐軍必須保證兵力上的優勢。如果採用層層防禦的話,唐軍有限的兵力絕對給有著速度上的優勢的突厥層層吞食乾淨,也意味著失去一層防禦線,唐軍就會失去部署在那裡全部士兵,這麼一搞,縱是將全天下的軍隊拿出來,也不夠消耗。突厥鐵騎抵達涇陽的時候,唐軍已經差不多軍心崩潰了。沒有了精銳之師,突厥取下大唐京都,那是輕而易舉之事。眼下大唐根基尚淺,一旦都城失陷,將會引發一系列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

也正因為李承乾的戰略不可取,使得秦風根本無從點評。秦瓊、程咬金的目光裡充滿了焦慮,他們一如秦風,知道點評李承乾的嚴重性,所以才格外擔心秦風得罪了當朝太子。

長孫無忌見秦風低頭思索,突然露出了別有深意的笑。以他的為人,當然也知道事情的後果,如果秦風在李世民面前落了李承乾的面子,即便李承乾沒有計較,恐怕也會有所不甘,只要心中有結,長孫無忌有的是辦法讓李承乾將秦風懷恨在心。

秦風笑了笑道:“層層防守、層層設陷、誘敵深入,再用機動騎兵斷敵糧草,以此消耗敵軍銳氣,最終一舉功成,以絕後患。太子,是不是如此想的?”

“正是。”李承乾忙不迭的點頭。

秦風稍一措辭,向李承乾擠眉弄眼道:“單純的從戰術層面上說,這個計策完美無暇!”

李承乾有些臉紅道:“哪有云霄說的那麼好,不過是臨時起意所想罷了。”

秦風心頭一鬆。

臨時起意?那就好辦多了,如果李承乾說嘔心嚦血,那就不好說了。

“戰爭乃國之大事,萬萬馬虎不得。太子站在大唐國力立場下思考問題,肯定不想把戰爭擴大化,畢竟剛才我也說過,咱們的糧草啊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