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前途一片黯淡,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日轉瞬即過,今日便是大軍開拔的時候。
為了保證這次軍事行動的突然性,除了駐紮在長安的幾衛兵馬,府兵已經在預計的地方集結。
當然,柴紹等人走得也很隱密,沒有以往出征前的壯行酒,也沒有李世民的親自授印箭。
一夜之間,“作戰指輝中心”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時候一一開拔,望北而去。
至於秦風與一千新軍,出發得更早,他們採用化整為零的手段,直奔梁師都的都城而去,並以各種身份混入城中。
……
朔方。
地屬河套地區,戰國時稱為河南地以及北假,原為趙國領地,後為匈奴佔據。
秦始皇雄才大略,遣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上擊胡,略取河南地。但因秦末動盪,匈奴又重新佔據朔方一地。直至漢武帝時期,車騎將軍衛青從雲中出兵,至高闕,遂略河南地再度將河套奪了回來。
漢武帝雄才偉略,多次徙民移居朔方、五原、上郡、北地諸郡,並穿鑿河渠,屯田戍守,修築長城、要塞。此後圍繞朔方一地,草原民族與漢民族多次展開了激動的爭奪。大體而言,多是順應時勢,哪方強勢,便歸屬哪方。直至隋朝大業十三年,梁師都據朔方郡反隋,此地一直也在梁師都的控制之內。
自漢武帝大修朔方以來,朔方一直是漢民族的北方屏障。為防備草原民族而修葺的長城、要塞都在朔方境內。梁師都掌握朔方一地,不易於卡住了大唐的命脈。突厥能夠多次寇入大唐北地,也是因為梁師都大開門戶之故。
對於朔方郡,大唐早有圖謀,只是梁師都鐵了心的抱著突厥大腿,大唐多次拉攏收買,都未獲成功。
儘管,李世民沒有直接下令攻擊,但梁師都的日子並不好過。
因為每一年,在莊稼近於成熟之際,大唐都會派出輕騎蹂躪梁師都所屬地盤的莊稼,讓他們絕收。
之前,梁師都也出兵驅趕,可每次都上了大當,不但救不了莊稼,反而折損了不少兵馬。
連續幾年,梁師都學了乖,不趕輕易出兵。只能在城頭上看著大唐軍為所欲為,只能用謾罵來化解心中的仇恨。
連續的戰敗,讓梁師都所部士兵近於崩潰的地步,軍心也不穩定。為了避免成為階下囚,他只能閉關不出。在他的突厥主人還沒有行動之前,作為走狗的梁師都實在沒有單挑大唐的勇氣了。
好在,梁部還有利用的價值,頡利時不時的接濟一些,要不然,梁部早就崩潰了。
站在城頭上,聞著空氣中的稻香,梁師都眉頭都鎖在了一處,,沒有一絲豐收將近的喜悅,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大唐的破敗大軍已經臨近了。
拒絕招降,真因為梁師都對突厥忠心耿耿嗎?自然不是。真實原因是梁師都放不下手上的權利爾,在這一畝三分地上稱王稱霸習慣了,讓他去長安當一個受人監控的閒散官員,鬼才願意呢?或許,在長安會享受到所謂的榮華富貴。可到了長安就我為魚內了,而且時刻還有被清洗的危險。
投降?
有種種壞處,背靠強大突厥的梁師都自然不幹。
但,糧草受制於人,並不是長久這道啊。
一旦突厥斷了他的狗糧,大唐就算不攻過來,他們自己都要支援不住了。
“必需想個法子才行!”梁師都對自己說著,但是那如九十歲老者般的眉頭卻預示著他的心態。
無計可施!
梁師都憑一畝三分地與大唐“對抗”多年,大唐在他眼裡也不過如此而已,於是養成了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性情,以至於聽不進他人的意見。
多年下來,時至今日,連一個與他說句忠言的人都沒有,更不要說什麼對策了。
別說異姓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