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章 英雄血、女兒淚,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極殿偏殿,李世民在進行高談闊論,眼眸一閃一閃的,這是他登基以來,第二次直面突厥鐵騎,第一次是以渭水之恥而告終,這一次,他要完成很多戰略目標。怎麼迎接這一戰,早在幾月前,大家已經有了應對的方案,故而,李世民沒有驚慌,有的只是熱血沸騰和期待。
“突厥來勢洶洶,但我大唐絕非易於之輩。”
李世民道明緣由及闡明此戰的意義後,數十大臣都匯聚成了一個字:“戰!”
即便是孔穎達這類文官也氣得吹鬍子跳腳,恨不得親自上陣。
這就是唐朝,巍巍大唐。
雖文官不喜戰,可是大唐的威嚴勝於一切。
吐蕃既然有膽子來拔虎鬚,自然要面對激怒猛虎的下場。
大家所商議者,莫不過是何人帶兵。
房謀杜斷推薦李靖、李績,長孫無忌推薦侯君集,也有人推薦柴紹、秦瓊、李道宗……。
這大唐除了李靖,有能力與資歷當一方統帥的也就只有李績、李道宗、柴紹寥寥幾人了。
秦瓊是個優秀的執行者,卻絕對不是一場會戰的策劃人。侯君集確實是一代名將,他善打硬仗,摧兇克敵,往往無往不利,但是他自以為是,不聽人言,絕非最佳人選。
李世民想了想,將目光看向了柴紹,柴紹善謀穩健,而且肯聽他言,卻是最適合的人選。
正愁著不知如何任用柴紹,房玄齡看破了李世民的用心,笑著上前道:“殺雞焉用宰牛刀,突厥區區一次南下,如果就要動用後部尚書,那下一次北伐豈不是得御駕親征了?臣舉薦左衛大將軍柴紹,柴將軍才能傑出,善於審時度勢又用兵穩健,可擔當此任。”
柴紹是李世民的姐夫,是已故平陽公主的駙馬,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個人能力無可厚非,無從挑剔。
杜如晦也站了出來,說了一句:“臣附議!”
房玄齡、杜如晦貴為左右相,在朝中凝聚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他們這一開頭,附和之人也隨之而起。
李世民點頭笑道:“房杜二相所言極是!”當即欽點左衛大將軍柴紹為行軍大總管,薛萬均副之,令靈州李道宗、夏州劉旻伺機率精兵攻克梁師都所部領土,兵分三路領步騎十萬出戰。三日後出征。
此行的目的大家心中有數,克梁師都以御突厥,禦敵於國門之外。一旦佔據梁師都部加固城防。
梁師都是隋末剩餘的諸侯之一,同時也是突厥的狗腿子,他幫著突厥守著入侵中原的門戶。
這正是頡利厲害的地方,他無心佔取華夏領土,但卻將自己視為採摘成果的人,把中原視為園丁,有事沒事就掠取中原人的勞動成果。為了方便入侵中原,他趁著隋末大****之際也就分別養了高開道、苑君璋、梁師都這幾條狗,只是經過大唐的打壓,目前已經只剩梁師都部,他佔據著漢人對抗異族千百年累積下來的防線。只要突厥主人一聲令下,狗兒們就會熱情的將突厥引入自己的領地,直接進入華夏領土,令李唐防不勝防。
梁師都佔據戰略要地,背突厥而自立,為突厥緊守南下門戶,使得突厥進可攻,退可守,完全佔據著戰局的主動。所以,這個大唐眼中釘肉中刺是必須拔除的,而且要快,要在突厥人大舉南下之前徹底消滅掉,讓突厥不再像往常那般如入無人之境。
“我的任務呢?”
待大家散開,見沒自己什麼事的秦風急眼了。
“就你那一千五百人?”感受到秦風的心急,李世民慢條斯理的簽發各種命令,十萬大軍北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每個環節都不能中斷,一旦出錯,後果不堪設想。李世民是馬上皇帝,知道大軍需要的是什麼,處理起來那是得心應手,轉眼之間,一場大戰讓他安排得井井有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