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0章 侯君集(二),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02章:侯君集(二)
朝堂裡,各種迂腐的聲音幾乎把太極殿給淹沒了,此時,房玄齡站了出來,高聲道:“幽州大總管不是古之州牧,也不可能是古之州牧,理由有二:一、秦大將軍擔任幽州大總管是暫時的,是擔任吏部尚書前的歷練與考驗,陛下給他三年時間,不管合不合格都將回京聽用,如果他將民生凋敝的幽州治理成朔方、慶州那般繁榮,則證明他有本事擔任吏部尚書一職,反之,則繼續當他的將軍,三年時間,又能做得了什麼?”
“二、高句麗狼子野心,世世代代有南侵中原之志,此次內訌是高建武與淵大祚真的決裂,還是唱雙簧來欺騙大唐,誰也不好早下定論,若我們放鬆了警惕,高句麗一舉入侵幽州,我大唐讓對方打個措手不及,到時,這個責任由誰來承擔呢?諸位大人,若高句麗進軍幽州,我大唐打還是不打呢?說打吧,可大唐國庫空虛,錢糧無法支撐一場大戰,前朝是怎麼失敗的?是高句麗佔據著天時、地利上的優勢,硬生生把數百萬大軍給耗死的,楊廣有文帝之雄厚根基尚且讓其耗死,我大唐底子薄,若與其乾耗下去,損失不可估量。諸位大人別望了,我大唐周邊除了高句麗,還有吐谷渾、百濟等等敵視大唐之國,他們是光腳不怕穿鞋,他們本就不怎麼樣,打著消耗戰,也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何況他們是佔據主動的一方,想什麼時候來攻,就什麼時候來攻。耗,大唐也不是耗不過。只是這一耗就是一次持久戰,足以讓大唐的經濟走向下坡路。不打也不行,若我們面對高句麗這個跳樑小醜的挑釁,而無動於衷,草原各族、西域諸國將如何看我大唐?不用說,結果就是威嚴掃地。陛下任命秦大將軍擔任幽州大總管合情合理,首先秦大將軍在北地之威望無人能敵,人人畏之如虎,有他坐鎮邊境,高句麗將不敢有絲毫異動,諸位大人,這是一舉兩得之事,大家沒理由反對。”
戰事一旦挑起,打與不打各有各的優點弊端,耗,考驗的是彼此之間的耐心耐力,不管最後的結果怎麼樣,都是兩敗俱傷的局面,沒有一方能夠獲得好處。打則簡單實在,快刀斬亂麻,然而也是最危險的。不穩定是因素太多太多,萬一失利將會把大唐推入一個萬分危急的絕地,很有可能就走上楊廣昔年的道路。
這也是保守與激進的選擇。
惜字如金的杜如晦這時也說道:“若高句麗真的進軍,我大唐為了威懾天下,為了剛剛重啟的絲綢之路的安寧,結果將是不得不打,而且拖不得。慢不得,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一舉功成。將損失減值至最小,將利益獲得最大。可高句麗地勢險惡、氣候惡劣,再加上戰場瞬息萬變,誰敢保證自己在大勝的前提下,還能將戰爭時間縮得最短呢?故而,此戰能避免儘量避免。秦風擔任幽州大總管,正是最合適的人選,況且,他治理地方的手段大家又不是不知道,那是前無先例的治國良策,除了他,又有誰能做得更加完善?”
杜如晦作為大唐傑出的頂級謀士。對於大唐的庫存經濟,比之李世民還更要清楚。
李世民與杜如晦深交十餘載,對於他話中的意思,瞭然於心,聽明白杜斷這一席話飽含的意義。
房玄齡善謀,杜如晦善斷,杜如晦最大的能力優點便在於總能在第一時間整理清楚錯綜複雜的關係,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找到理智的應對方法。
房玄齡之言引起了迂腐、主和派的共鳴,同時也讓大家放心,秦風這個權力過大的大總管只擔任三年時間而已,三年時間,以秦風之力,在一個地廣人稀、民生凋敝的幽州,他又能鬧出什麼事來?
而杜如晦,則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秦風去幽州就是將可能燃起的戰爭之火撲滅!
長孫無忌低沉的道:“正如房杜二相說得,我大唐目前不宜再戰,戰,必須勝,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裡勝得漂漂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