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2章 安排後路,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確實為難,一方面侯君集確實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是自己倚重的臂膀之一;另一方面侯君集越來越來難以掌控,做事也越來越出格了,他的刻意洩漏,不但讓李世民今天差點下不了臺,而且已經超出了一個臣子的範圍,實在讓他難以忍受,以致視若無睹。尤其是見如今依舊不知悔改的侯君集,更是知道自己往日的縱容,已經讓他驕縱的出了極限,所以決定小懲大誡。要讓他知道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忍受,但有些事情是自己是無法忍受的。
言有無意,聽者有心。
心裡有鬼的侯君集聽到李世民說的這句時“不管在那個朝代,洩露軍事機密都是重罪,更何況是關乎數萬將士性命的機密。”,一下子清醒了過來,臉色比之剛才更是蒼白。
“怎麼了?”李世民見侯君集一下子停止了叫嚷,而且臉色也為之大變,李世民心頭一下子警覺了起來,他知道自己的某句話戳到了侯君集的痛處了。
回憶了一下自己剛剛說過的話,李世民臉色也變了,凝聲道:“上一次,太子與秦風隱密行事,可他們的行蹤讓人惡意的洩漏,他們也差點讓烏蒙部落、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留在了草原。此事,不會是你做的吧?”李世民說完,一雙虎目,威嚴的死死的盯著侯君集。
“沒有,絕對沒有。臣縱然再有諸多不堪,也不會做出這般下作之事。”侯君集矢口否認。
正如李世民說的那般“不管在那個朝代,洩露軍事機密都是重罪,更何況是關乎數萬將士性命的機密。”
當初李承乾、秦風一口斷定有人洩漏了他們的行軍路線。後來,李世民讓刑部、大理寺入手調查了,只是這兩部遲遲沒有得出答案。
因為這案情涉及到了幾乎李世民的所有心復重臣,使得刑部、大理寺不得不小心求證。
李世民也理解刑部、大理寺的難處,故而也沒有催促,只是讓他們不要冤枉好人,也不要放過壞人。
前些天,秦風還問及此事呢。
以秦風的為人,他當然不會輕易的放棄那背地裡與他作對的小人的。不過他也不想過於沉迷進去,他有他的事業,有他的交往,抓洩密者也不是他的任務。
因私而廢公,反而不是明智的選擇,所以秦風自己關注暗查之餘,基本不再過問,刑部、大理寺是幹這一行的,調查經驗遠比他豐富的多。他不管過程,只要一個結果,一個對自己、對將士們有所交待的結果。
秦風不在意過程,不代表李世民不在意,不代表刑部、大理寺的官員不在意。
幾乎所有古代王朝都有一個定律,立國時國家空前強大,但隨著時代的流逝,一代不如一代,這其中跟君王大臣缺少磨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現今大唐方剛立國。朝中文武大多都是憑藉真實本事提拔上來的。大多都是有能力有水準,敢於管事能夠管事的人物。
當初洩密一案鬧開後,刑部與大理寺就一直緊盯著不放,他們聯手行動,想方設法的要把幕後之內奸揪出來。前不久,李世民還專門聽了刑部尚書、大理寺卿的彙報,也知道事情有所眉目了。他剛剛那問題也是順口而出罷了,可侯君集的惶恐讓李世民不由得懷疑了起來,不過,他也不是胡亂行事的昏君,在沒有確鑿證據時,他不可能治侯君集之罪,於是不鹹不淡的說道:“嗯!朕明白了。好了,明天,你就在家裡好生讀書。沒學識如何當得了兵部尚書,如何出將入相。”最終,李世民還是安慰了這員愛將了一句。
“喏!”侯君集哪敢再說什麼,他心亂如麻,只擔心東窗事發,哪裡有暇計較其他之事,如果躲不過這一關,別說出將入相,眼前之地位也將難保,先想辦法度過眼前一劫再說,“陛下,臣先告退!”
“嗯,去吧!”李世民應了一聲。
侯君集只覺得脊背發涼,全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