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7章 出征在即,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滿殿文武為皇者之氣懾服,訥訥無言。平時能說會道的大臣羞愧的發現,對於李世民的這一番含怒而發、有依有據的話,自己竟然無言以對、無言爭辯。
褚遂良更是說不上話來,秦風深受帝寵,節節攀升,且全是實權,掌兵、治一方之軍政、如今擔任北征的西路軍之主帥,掌軍政要事,滿朝文武眼紅之極。
秦風在朝中毫無根基,也沒有什麼勢力支援,秦瓊的作用等同於零,故而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他有今日的地位皆因李世民之故,本能的忽視了他所立下的赫赫功績。
此刻李世民一一提起秦風為大唐所立功勳,登時人人無話可說。
魏徵沉聲道:“小秦大將軍所立功績有目共睹,然他身兼朔方大都督,歸於朔方治下的突利又是剛剛歸附,此人若是心懷不軌,興兵作亂,又有何人能治?小秦大將軍能文能武不假,可他身兼數職,會不會有些顧此失彼?小秦大將軍年紀尚幼,且無應對突發事件之經驗,臣恐他難以支撐。若突利真的起兵謀反,小秦大將軍貿然回師,又會不會影響到前方戰局?”
魏徵為人正直,此話不是針對秦風,而是就事論事的說明朔方的實際存在的情況。
李世民明白魏徵的意思,頓了頓道:“魏愛卿說的也不無道理,不過能者多勞,朕還是相信秦風還是有這個能力的。突厥人素來敬畏神明,他們視秦風的坐騎為閃電大神的坐騎,將秦風當作閃電大神而敬,是絕然不敢謀反的,別忘了,夏州長史劉、司馬劉蘭同樣是知兵之人,到時,朕命二人緊盯突利、待機而定即可。”
魏徵有些擔憂道:“如此,臣便放心了。不過,還請陛下關照二劉,臣擔心他們做些出格的事情。要是做出逼反突利之舉動,對我大唐的名聲可是極度不利之事。”
夏州長史劉、司馬劉蘭在魏徵看來就是陰損的小人,他向來瞧不起這二人。
魏徵也不是無原無故如此,實則二劉是有前科的。
之前,李世民一直打著兵不血刃那些朔方的念頭,但是因為梁師都太過戀慕權勢,捨不得放下手中的大梁皇帝個“萬萬人之上的地位”,多次拒絕李世民的提議。李世民也就讓長史劉、司馬劉蘭張開了一系列的陰謀詭計。
只是二劉太過陰險了,直接採用了斷糧毀田之計,固然是高明,但卻是太過陰狠了些。不過若非如此,想要輕易那些這朔方軍,也不大可能。只是苦了的,終究是這些無辜百姓。當初,見到朔方百姓的時候,不說秦風,便是生在亂世的柴紹也是大為震驚與心驚。
他們正式佔領朔方之後,發現長街之上到處都是皮可見骨的百姓,他們一個個便如電視裡的喪屍一樣,蠕動著往同一個方向行去。這朔方位於北地,北地人以魁梧高大耳聞名,可面前這些百姓卻一個個瘦的如同皮包骨,雙目無神,四肢無力。對於他們的到來,竟然無動於衷,精神可謂差到了極點,實在是令人震撼。
也是因為李唐用的招式太過犀利,朔方上下根本無從因對。只能被動的受襲,被動的反抗。苟延殘喘了一年有餘,已經快要堅持不住了。糧草經濟全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內部還在疑神疑鬼,相互猜測。就算在短視的人也都意識到在如此下去苟延殘喘都喘不了了,幾乎沒有人看好梁師都的未來。所謂離去擇木而息,指的也就是這個時候。
而在這個時候,李世民突然派柴紹為大總管,一舉打下了內憂外患的朔方。這功勞與榮耀都讓柴紹與斬下樑師都首級的秦風佔了去。
劉、劉蘭陰謀詭計付出了一大通,到頭來因為各種原因投降,功勞這都讓他們佔去了。這心中的不甘,自當是顯而易見。
在處理政務的時候,魏徵曾與劉、劉蘭接觸多次,瞭解他們的為人,以及那股嚴重的功利心。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