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傳承,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並非秦風的能力比前兩者強,而是勝在貼心,是自己的女婿,是自家人,並且在軍務、政務上給予他不少的意見和建議,在政務上他的建議讓大唐少走了許多的彎路,在軍事上就更了不起了,他為大唐立下了赫赫的功績,理所當然的更加器重。

在秦風尚未展露頭角之前,侯君集才是李世民意圖培養成大唐未來擎天柱。

侯君集!

是李世民最為器重的後輩之一,從收他如帳下起就看中了他那驚人的軍事天賦。帶在身旁培養。讓房玄齡、杜如晦傳授他兵法韜略。策略算計,更是讓李靖收他為徒,傳授他更高層次的兵法戰術。

侯君集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信任,在房玄齡、杜如晦的培養下,侯君集各項數值大幅度上升,已經成為文武雙全的了得人物。文可成為他的謀士團一員,武能領兵打仗統帥千軍還能衝鋒陷陣。但是李世民對他還是有些不滿意,侯君集的真正天賦在軍事上。他需要侯君整合為超越李世績接近李靖那樣的軍事統帥,能夠為他為將來的大唐開疆擴土。成就輝煌霸業,但是侯君集在軍事上的進步卻不盡如人意。只是以往是沒有參照物件,現在有了一個秦風,李世民發現侯君集立刻給比下去了。想起自己麾下的侯君集,又有一股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侯君集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人,自太原起兵就跟著他了。有著極其出眾的天賦,李世民也曾將之視為李唐未來的擎天柱,為了培養他,特地將他推薦給李靖,讓李靖授他兵法韜略。結果侯君集性格太傲,與李靖處的並不融洽,甚至說李靖這個師父有謀反之心。但李靖卻說侯君集功利心太重,為了點滴利益不擇手段,不為他所喜,便沒有傾囊相授,只是象徵意義的傳授些許用兵之法。當時,兩人各說各的,李世民也不予理會。

而後來讓李靖教導秦風時,李世民發現李靖教得十分用心,對秦風與他麾下那群青年將軍,李靖可以說是毫無保留,李世民知道此事之後,已確信問題在侯君集這一邊了。於是李世民開始細微入致的觀察起侯君集來,李世民終於發現李靖不授侯君集全部兵法的原因了。這人非常高傲,也非常恃才傲物,他在自己面前還稍微收斂一些,可一旦把話說開了,他就仗著資歷高分量重,對於杜如晦、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這種後來人有著高人一等的卓越感,對他們甚是不恭敬。侯君集給予他的感覺是自視甚高,桀驁不馴,妒忌賢能。特別是北伐突厥時,每當有捷報送到,他就發現侯君集一臉非常嚴重的妒恨表情,這一發現李世民格外心寒,一個人可以無德無才,但絕不能沒有容人之雅量。就拿房杜與魏徵來說,他們在的政見幾乎有九成不相悖,他們在朝堂上也爭得面紅耳赤,差點有的時候還差點上演全武行,可他們都只對事不對人,目的都是為了大唐著想,所以並不影響到他們的私交,私底下他們處得非常好。可侯君集不一樣,他一旦發現有人超越了自己,就無時不刻的利用一切關係來毀謗對方,幾乎巴不得“政敵”受創。上一次,李靖在定襄“受阻”,訊息傳到長安,幾乎是一片譁然,一些人甚至建議臨陣換將,當時,侯君集沒有說話,可那眼中的興奮與幸災樂禍卻瞞不過精明的李世民。

一個為了私利,能夠將國家大事置若罔聞的人。

這是李世民最終給侯君集下的定義,這種人絕不能重用,否則將是國家與民族的災難,因為他為了自己,可以犧牲一切,什麼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他都可以犧牲。

也正因為對侯君集徹底的失望,直接導致李世民將重心偏向了秦風。讓他進入六部,擔任吏部尚書,也是為了混一個資歷,以後的晉升掃清障礙,為了讓秦風能夠勝任吏部尚書一職,也為了讓吏部的官員聽從他的號令,李世民也是煞費苦心,後來他靈機一動,便在朝會上把秦風師承爆了出來,有了“鬼谷門鉅子”這一層光環,相信能夠讓秦風少一些不必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