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4章 你小子懂朕,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當真就將隋朝損失的三四十萬兵馬盡數殺盡,他們躲在山中若能相互依仗,相互幫助,縱使環境惡劣也有可能存活下來。

難道是?

李世民想到了一種可能:隋朝出征高句麗的倖存者找上門來,或許讓秦風撞上了。

秦風會意的點了點頭:“岳父,隋朝出征高句麗的倖存者我我來了,他帶來了高句麗的一些機密,希望得到您的召見。”

“宣!”

李世民太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了。

遼東從戰國、秦、漢時期,這裡就屬於華夏的領地,但是因為隋朝的沒落,高句麗趁勢而起,將遼東一地,歸為己有。

漢人的領土意識遠遠高於任何一個民族,其他民族可以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漢人卻不一樣。遼東是華夏領土,然而卻一直被高句麗統治,這是任何漢家皇帝都無法忍受的。

更別說是李世民這位統治**極強的帝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在北定東突厥之後,西域臣服之後,李世民的目標已開始若有若無的瞄向東北的高句麗了。前朝無法完成的事情,就由他來代為完成……

而今,前朝倖存者自己送上門來,以他們對高句麗之仇恨,定然給自己帶來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於公於私,李世民都沒有拒而不見的道理。

李世民當即接見了仇夷,向他詢問了經過。

仇夷心中激動,他沒有絲毫隱瞞什麼,將他們的情況大略的介紹了番:與李世民料想的顯然沒有多大出入,他們都是楊廣三徵高句麗遺留下來的難民,都是土生土長卻又無法回國的潛伏在異國他鄉的炎黃血脈。他們為了生存聚在一起,組建了一個自力更生的群體部落,以宗族相稱,親如一家,戰勝了惡劣的環境,頑強的生存了下來。只是高句麗仇視中原,對於他們這夥人更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斷的擠壓打壓鎮壓他們。最終逼得他們上了最為險惡最為廣闊的太白山。

李世民心生敬意!

雖然仇夷沒說他們是怎麼克服一切困難生存下來的,但他可以想象這其中必然充滿了艱辛困苦,在付出了血淚的洗禮,才能走到這一步。

仇夷說起往事,也是長吁短嘆。詳細的介紹完畢,他單膝下跪,對李世民道:“陛下,草民與長輩兄弟雖巴不得天兵早日收復故土,可也知‘國雖大,好戰必亡’,秦大將軍之前也曾分析過陛下所面臨的難題,是故草民等人也不敢有過多的侈求,唯一的心願便是有朝一日,天兵出征之時,容許草民等人為死難的同胞報仇雪恨。之後,還請陛下承認草民等是漢人之事實。”

“你們一直都是漢人。你們都是漢人中的英雄,朕與這個民族從來沒有忘記你們。”秦風心懷激動,親自扶起了仇夷。

望著熱淚盈眶的仇夷,李世民道:“你們從來沒有辜負這個民族,是朕與這個天下辜負了你們。大唐接手是一個爛攤子,此時正是休養生息之際,為了天下臣民著想,朕,現在不能出兵。大唐不宜再戰。”如秦風先前分析的相差無幾,李世民固然有著好大喜功的性子,可絕對不會像楊廣一樣,盲目的亂來。面對此次良機,也未做出出兵的打算。

李世民大讚道:“你們的愛國情操,令朕動容……只是萬里遠征,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決定的事情。你回去告訴英雄們,讓他們稍安毋躁。那麼多年都熬下來了,也不差這點時間。”

仇夷已經從秦風哪裡知道了原因,也沒有多說,表示明白。

李世民笑著命人取了一把上等的唐刀,賜與仇夷,以表彰他們的忠義。

仇夷先行退下。

李世民哈哈一笑,長身而起,一臉興奮的道:“你小子真是朕的福星,這等好事,都遇上了……少則一年,多則兩到三年,我大唐必將踏平高句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