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7章 沙盤,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99章:沙盤
安排了政務、水軍主要負責人之後,見大家情緒差不多了,秦風道:“高句麗的情況,相信你們一些人再此之前也有過了解。高句麗那點屁大的地方純粹就是窮山惡水,他們人口稀少、貧窮落後,武器不如中原的鋒利,鎧甲不如中原的堅韌,其實他們的整體實力並不強。可就是這一群窮光蛋,能夠讓楊堅慘敗,能夠動搖隋朝根基,可見其卻有特別之處。我們此次肩負的重擔,決計不能重蹈覆轍,要想獲得成功,我們必須正視高句麗,正視他們難以對付的地方。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加以克服。”
劉仁軌頷首道:“大將軍言之有理,兵書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瞭解敵人之長短,我們才立於不敗之地。高句麗是塊難啃的骨頭。這一戰依照我的看法是穩重求勝,先步步為營,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給高句麗可趁之機,然後在穩中求勝,尋找取勝的戰機。可前朝盲目自大,看不起高句麗,也看不到彼此之長短,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羅通頷首道:“末將認同劉先生的看法,末將最近仔細研究過前朝與高句麗的戰事,發現他們他們彼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輕敵。楊堅繼承了北周政權的實力,篡位之後周邊除了突厥沒有一點像樣的威脅。輕易滅了南陳一統後,唯一的勁敵突厥也在他們的策劃下分裂,還讓突厥尊為聖人可汗。可以說古往今來,沒有一個開國皇帝有楊堅這般容易的。高句麗的實力並不強,楊堅又太過風順,所以當初高句麗挑釁前朝的時候,楊堅毫不猶豫的就調集了三十萬大軍征伐。從派遣的大將也可以看出楊堅根本沒有將高句麗放在心上……”
諸將知道那一段歷史的,無不點頭贊同。
當時,隋文帝楊堅以漢王楊諒協高熲、王世積和大將周羅睺率三十萬海陸大軍攻打高句麗。楊諒固然是主帥,但三軍之眾,明顯在高熲、王世積手上,只是依照慣例以王爺掛名而已,當初平陳楊廣為掛名主帥一樣。
高熲、王世積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前者是熲精明強幹,攘外安內,蕩平南陳,戰功尤為彪炳;後者滅陳,定豫章、廬陵、潯陽也是戰無不勝。但是他們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卻是長驅直入,以水陸三十萬大軍齊頭並進。結果水軍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隋朝水軍一拋錨休整,讓高句麗的先遣部隊襲擊。水路統帥周羅睺先前已損兵折將,元氣大傷,讓高句麗擊潰。而高熲、王世積過於深入腹地,導致陷入日後李世民一樣的悲劇,關鍵的要塞攻克不下,大軍讓高句麗徹底拖住。因為過於深入腹地,以致戰線拉長,糧草供應不上,直接導致三十萬大軍潰敗,九成的兵馬遺留在了高句麗土地上。
平心而論,若不是大意小覷了高句麗,以高熲、王世積的軍事水準,就算拿不下高句麗,也會如李世民後來一樣,取得豐厚的戰果從容而退也不是難事,便是因為以往兵力雄厚,能夠以石擊卵,大意輕敵,結果讓卵打裂了石頭。
“至於後來的楊廣數次百萬大軍伐高句麗……嘿嘿,那就是笑話!”羅通撇了撇嘴,不再說話。
薛仁貴笑著接道:“他們都小覷了高句麗,或許高句麗不強,可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而且很會利用這種優勢,絕對不是小覷的物件。穩才是對付高句麗的最好打法。”
秦風讚歎,果然這個時期能夠排的上名號的將軍,沒有一個是庸才,他們與秦風有著相同的看法。
高句麗與突厥的性質正好相反,打高句麗求的是快,出其不意的快,而打高句麗則求穩,一步一個腳印,不給擅於防守反擊的他們反擊的機會,然後在尋求決戰的機會。
“大家對於前朝憾事的看法,以及想出的策略,與我的想法不夠而合!”秦風目光在眾人面前一掃而過道:“但,穩中求勝是朝廷大舉進兵的打法,可我們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