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6章 開發江南之議,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是,古代交通極不便利,關中裡江南遙遙萬里,李世民恐怕終其一生都沒有踏足過江南,又豈會知道江南的潛力。當下也不去強求,這事實勝於一切,等重整江南的時候,取得的效果能夠說明一切,大家越不重視江南,他越要說服大家去重視江南。
“非常有必要。”秦風有些無力的說著。
李世民沉吟道:“江南固然比不上關中、中原,但終究是我大唐的領土,朕往日的也不注意,也沒有重視,可為了避免江南人心缺失,也確實要在意江南一些了,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如今發現,又怎能對此無動於衷?”
秦風決定給大家下一記猛藥,鄭重道:“陛下,諸位大人,你們難道沒有發現我大唐一個致命的隱患麼?”
“哦?”眾人驚悚而起,無不驚訝的看著秦風。大家知道秦風的不凡,沒有人敢膽小視,見他說得如此鄭重其事,一個二個心頭有些發顫,以為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道:“說說看。”
“前天,我在戶部閱讀一分公文時,發現我大唐的人口劇增。難道,這不是致命的隱患?”
“哈哈,你小子危言聳聽。都嚇了朕一大跳了。我大唐地廣人稀,缺少的就是人口,人口劇增是大喜事啊。”
“陛下言有之理。”
“諸位,關中的八百里秦川,物產相當豐富,唯一的缺陷就是人口太少,這是眼下的現狀,從短期來說,人口劇增確實是大喜事,可未來呢?一但人口激增,一但人口達到隋文帝時期,甚至超過了文帝時期,八百里秦川如何供養那麼多人口?當人口猛增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麼,八百里秦川就像是一個筷子筒,而百姓則是一根根筷子,這所謂的八百里秦川分攤到個人頭上,一個人又能分到多少寸土地?諸位,歷朝歷代農民起義,幾乎都是因為土地、糧食而引發的啊!前車之鑑後世之師,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咱們就得考慮到人口劇增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也必須要考慮到怎麼去安置那些無糧無地的百姓。如果把猛增的百姓比作洪水,那麼,江南廣袤的土壤無疑是吞下洪水的水庫,而現在,正是我們興建水庫的時候,以免得洪水到來時手足無措。”
眾人聽罷,無不倒抽了一口寒氣,他們只看到人口增長的好處,卻從未考慮到人口過多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經秦風這麼一提,大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愧疚啊,陛下,臣等短視了。”過了半晌,杜如晦深吸了一口氣道:“這豈止是洪水啊!這簡直是毀天滅地的濤天巨浪!”
“是啊,是臣等太過樂觀於現實了。秦將軍視野開闊,走一步看三步,比臣等看得深遠多了。”房玄齡亦說道。
李世民道:“不止是你們,朕又何嘗不是短視了呢?好小子,今天可真是給我們這些長輩們上了一課啊?不過朕對於江南,瞭解的也是不多,但你小子似乎能掐會算,說的事情匪夷所思,可回想起來處處都是事實。若是他人說這話朕會嗤之以鼻,但從你小子口中說出來,還真不能不將它當回事。滿朝文武對江南瞭解的人不多,你既然如此堅決的要開發江南,這江南肯定有值得重視值得開發的地方,朕想聽聽,這江南究竟有何奇妙之處能夠與讓你這般重視?”
關中,自古就是繁華之地,從最初的先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起,一直以來都在天下大勢中佔據著非同凡響的地位。
秦因關中而富,漢因關中而強,唐也因關中而昌。
在《史記*留侯世家》中,司馬遷記載著這麼一句話“夫關中左餚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將關中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也是中華五千年曆史帝都之首。
可見在世人眼中,關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