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2章 特赦,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徵毫不猶豫的說。

“魏大人的選擇是不救,因為你要守法,可是當某一天,你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你會向一個冷血畜生一樣,站在一旁,冷眼看著那可憐的人在眼裡慢慢的死去,看著一條人命在你眼前消失嗎?”

“這……”魏徵也不知如何回答。

“你剛才也說過,人命關天,法存在的意義是約束萬民,是為萬民某福。但因為守法,將人命視若無睹,這跟畜生有什麼兩樣,這法當守,還是不當守?請大家告訴我!那個為了救人而觸犯了律法的人應當如何處置?”秦風掃了苦苦思索的眾人一眼,含笑而問。

“你呢?如果換成是你,又當如何?”過了半晌,李承乾把問題又拋向了秦風。

“我也不知道!”秦風笑了一笑,道:“可那個縣令的解決辦法,我認為值得我們借鑑。”

“說說看。”李世民饒有興致的問。

“首先,縣令調查事件;其次、反覆思索其行給天下造成的傷害大,還是好處多,確定此人觸犯律法確實是件利大於弊,當證明確鑿,一切都是利大於弊的時候,該縣令進行了第三步,那是廣泛的徵求民意,從諸多民意裡抽出千人的答案,最終,有九百多位百姓支援了救人者時,於是縣令向朝廷申請了特赦,朝廷瞭解了事情的緣由,毫不猶豫的順從民意,對救人者只進行了象徵性物質的處置,而後特赦了救人者,並從道德的角度大力的宣傳。話說回來,如果那個朝廷為了維護律法而重責或許殺了救人者,那麼,那個國家的百姓遇到類似的事,誰還會出手救人呢?其後果又是如何?”

丟擲了兩個問題後,秦風自問自答道:“後果是什麼?後果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霜’、後果是人情冷漠、後果是世態炎涼、後果是見死不救、後果是相互提防與戒備……”

“陛下,關於對侯君集大將軍的處罰,臣認為不防借鑑這個法子。雖說他洩漏了軍情,可畢竟沒有給大唐造成什麼危害,不僅如此,反而讓臣輕而易舉的殲滅了烏蒙部,以及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的四萬精兵,正是這一戰,為東突厥的分裂、覆滅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從某種程度說,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侯君集在這件事,他是立了功的,再加在一統天下之時,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故而,臣認為可以對他執行特赦。當然,為了殺雞儆猴,為了警示後人,也應適當的進行一點處罰,要不然,確實難以服眾。”

李世民見魏徵都不說話了,便長嘆道:“也罷,按你說的辦,對侯君集進行特赦吧!雖說侯君集做了很不光彩的事情,可畢竟是我大唐功臣,為了避免百姓們誤以為朕的心腹都是心胸狹隘、妒忌賢能之徒,此事朕也不公佈了,給他,也給我大唐留點顏面。首先,令侯君集去大唐英烈塔叩首謝罪,其次,由於他品德不端,另外朕給他一項任務,此後五年,讓他在潞國公府裡好好的學一學如何做人的道理。”

眾人聽聞,暗自咋舌不已!

原以為李世民護犢之心大作,這樣放過了侯君集,但想不到李世民會如此的下重手,心底也恍然明白:李世民並沒有原諒侯君集的惡毒手段,所以秉公處理,並沒因為侯君集是他的心腹重臣而格外開恩,眾人均是想著:還是誤會了陛下,賞罰分明的手段了。

秦風也不知說些什麼,此次算計,成果理想的要好十倍,侯君集直接讓他整進了監獄。雖然這並不是真的進監獄,但不能參與國事,不能走出潞國公府,這跟坐牢沒有什麼兩樣。表面看侯君集沒有受到實際意義的懲罰,但五年的放逐,卻一切懲罰都要嚴厲。只要想一想可以明白,即便是常人,將他限制在家裡,足不出戶,整整五年都難以承受,何況侯君集還是朝大員。

五年的時光,足以讓他多年累積的人脈以及威信消磨的乾淨。幾乎是等於這些年他白忙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