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7章 高寶藏,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完了北高句麗的勢力,不得不提以淵氏為主的南高句麗了。
淵大祚為首的淵氏起事時,以雷霆手段的打敗了高建武的皇室軍隊,並將高建功一路追殺到了國內城,同時,把支援高建武的大臣們誅殺殆盡,然後立高建武的侄子高寶藏為王,徹底改變了高句麗的局面。
高寶藏不過是一個傀儡,淵氏一族憑藉淵子游當年打下來的政治基礎,成功掌控了高句麗的大權。
淵大祚幹略中庸,一切大小事情由淵蓋蘇文做主。
淵蓋蘇文年紀不高,卻是年輕氣盛,初生牛犢,性子格外激進。一面與大唐交好,可是為了得到民眾與軍隊的支援,一面卻又不斷嚴厲回絕了李世民的要求,不但不同意拆除京觀,而且還在高寶藏即位的那一天在京觀大勢慶祝,硬生生的扇了李世民一個耳光。淵氏的強硬,也確實得到了大力高句麗民眾的支援,使得他們謀反之後的惡名得到了緩解,並一步步的取代了高氏在民眾心中的地位。
局勢穩定之後,經驗老道的淵蓋蘇文思前想後,與淵大祚商議之後,他在朝會上力排眾議,停止了咄咄逼人的態勢,與高建武為首的北高句麗達到了暫時和解的協議。
淵蓋蘇文心知淵氏與大唐是撕破了臉面,已經沒有和談的餘地,如果他把高建武殲滅,那麼,統一的高句麗就會直面大唐王朝這個寵然大物的威脅了,到時候,一個殘廢的高句麗又如何是大唐的對手?所以,與其殲滅高建武,還不如讓高建武成為淵氏與大唐的緩衝區,讓高建武去吸引大唐的怒火呢,等雙方打得精疲力盡時,再收拾殘局亦不為晚。與此同時,淵氏與百濟亦達成了共進退、分新羅的聯盟協定。
至於新羅國國王是一個叫金白淨號稱真平王的傢伙,此人頗有能耐,對於中原文化推崇備至,以中原的官僚制度為基,完善各種新羅官制,是一個親近中原的國家,對於中原的商人奉若上賓。
高句麗與新羅的關係並不算和睦,邊境摩擦不斷。尤其是對於太白山資源的爭奪,更是常常走火。不過因為實力相當,雙方刻意剋制,也沒有大規模的戰鬥。
而淵氏、百濟這麼一個**裸的滅國的聯盟一成立,新羅上下頓時坐立不安、壓力倍增,全國都籠罩在陰雲密佈之中。
新羅與高句麗交戰時,一直處於下風,現在再加上一個與新羅實力相當的百濟,孰勝孰負一眼可知。
就在新羅如臨大敵、往邊界調兵遣將時,在高句麗平壤城進行一場針對新羅的密會正在秘密開啟。
高句麗、百濟、倭奴三國使者聚在了一處。
倭奴與百濟是老子與兒子的關係,跟高句麗並沒有多餘的往來,不過百濟為了對付新羅曾與高句麗暗中合謀,簽訂了攻守聯盟。
百濟武王扶余璋論自身的能力,並不出眾,很是一般,但他有個長處臉皮厚嘴巴能說,外交能力超一流。
因為秦風的關係,大唐對於科技掌控得極其嚴厲,這些年來,倭奴、百濟的科技處於原地踏步的境界,這也使得這三國正在發展的形勢極為嚴峻。
面對這種惡劣的情況,倭奴、百濟淚眼汪汪的相互懷抱取暖他們拿大唐無可奈何,卻對於新羅這個親唐的小國,懷著深深的痛恨,因為新羅的親唐政策使得他們很容易得到一些倭奴、百濟夢想已久而不得的東西,他們羨慕妒忌恨之下,一致決定先拿大唐的這條狗來出氣,然後積蓄力量伺機尋找大唐的麻煩。
他們在相互盟約的時候,一致將目光看向了高句麗,意圖將主事的淵氏拉下水,淵氏與大唐關係破裂,在百濟與倭奴看來,締結盟約是水到渠成之事
“見過高句麗新王”
高句麗新主高寶藏,榮留王侄子,榮留王狼狽逃竄之後,被立為高句麗王位!當然,所謂的新主,不過是淵氏的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