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4章 玄冰,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46章:玄冰

本來,兵貴神速!秦風應當及早赴任,可是有件事,他必須在離開長安前做好

而這是開發大江南之事。此事已成了共識,然則開發江南是千秋萬代之大事,既然已成秦風不得不慎重再三。

“陛下,以臣之見,海絲綢之路大勢所趨,越早向這方面發展,越能獲得鉅額利處。”次日早朝,在幾位宰相發表看法之後,秦風站了出來,再三強調。

魏徵笑道:“沒有一點依據,憑大總管一句大勢所趨恐怕三歲小孩都說服不了,憑什麼說服陛下,以及滿朝武?大總管也未免將一個國家的政務看的太過簡單了,有些事情,我們不能操之過急……”

秦風張了張嘴,無話可說:魏徵的話雖有些不好聽,確實也是大實話。他知道在千餘年後動動手指,只要有訊號的地方,天涯海角都能夠溝通。鋼鐵疙瘩能夠在天飛,能夠在水裡遊,十數萬裡間距一日可達。這些都是大實話,可說出來又有誰會信?沒被當成瘋子,異教徒不錯了。

魏徵語重心長的繼續道:“秦大總管天縱才,但侷限於年齡、經驗與見識,有些問題看得不是很全面,你要推廣自己思想,想要服取信人,首先自己要拿得出足夠的例證,而不是空口白話。海商路據我所知,早在漢代有。何不從漢代開始調查,將海商的情況,詳細表明,以實際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

魏徵在朝會,竟然像教學生一樣的教導起秦風了起來。

“正如魏大人所言,其實我是早有準了的。只不過沒有佐證,故而,在商議江南時,沒有著重提出,而這一次,我可是有備而來的。”

自想到開發江南、發展海貿易那一刻起,秦風彷彿回到了以前苦學各種知識的時代,瘋狂的找著航海資料。

這苦功夫下去,秦風再一次感受到古人的偉大,他們如盲人摸象一樣,給後世人創造了一個有一個鮮明的事例,給後世人參照,從而超越。

“細查下來,我發現航海的事業從秦朝已經開始了。秦始皇時期,海路西探,到達東南諸多島國,還到了天竺。漢朝,漢武帝平南越後,即派使者沿著百越民間開闢的航線遠航南海、天竺洋,經過東南諸國,橫越一個叫孟加拉灣的地方,到達南半島的東南部。三國孫吳橫跨江東,開創造船業,訓練水師,以水軍立國,並派遣航海使者開發疆土,與外通好。北遼東、高句麗,南下夷州和東南等國。魏晉南北朝也是一樣,透過番禹與國經商的國家多達十數個。

但是因為造船業的發展緩慢,並沒有能夠支撐大型商船的往來,都是小打小鬧的多。然而算是小鬧,一趟成功,也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只是小打小鬧的危險程度是極其大的。

首先小船難擋大風浪,大海無情,一個不慎人財兩失。其次經海陸而行,將途徑多個國家補給,小船護衛不足,也容易讓人黑吃黑給吞掉。還有航線的不確定,指南針的不精確,各種問題的存在。正是因為存著這些問題,航海事業也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處在小打小鬧的階段。”

“諸位愛卿,可有此事?”皇帝不是萬能的,皇帝也是人,不是樣樣都精通熟悉的神,對於這些歷史李世民也是兩眼一抹黑,找不到方向。

“陛下,史書確實記載了這些。”淵博的孔穎達、于志寧等大儒出面做證。

有了這些人的證明以及諸多成功的安全,秦風的發展航海事業的說服力大為增強。魏徵從最初的半信半疑,在不斷的發問確認了這個提議,成為了忠實的執行著。

等秦風“答辯”完畢,他呈了一篇長達數千字的奏章,將航海事業的利處一一表明,同時也沒有任何隱瞞的將不足的地方說了出來。

這份奏章的反響便是不同了,要什麼有什麼,不在是空口白話。

針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