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2章 出將入相,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宣讀嘉獎時,李靖、秦風、李績三位出征主將名字出現的次數自然不在少數。

尉遲敬德、程咬金、薛萬徹、張公瑾、高甑生等三大將的副將也逐一出現,但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卻不是他們。除了三大將之外,秦風麾下的張士貴是被點名最多的將領,戰績也是極為可人:生擒前朝末代皇帝楊政道、皇太后蕭後,以及與大唐屢屢作對的義成公主,至此而後,前朝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就算有陰謀家的存在,可他們也無法以前朝名義作亂。他那一戰可以說是為大唐斬斷了內亂的定昨炸彈,功居第三名符其名。

功居第四的則是依舊是出自秦風麾下將領,他就是單獨領軍作戰的蘇定方。

在他單獨領軍深入北地時,他拔釘子般掃除了突厥的八十多個中小部落,同時,也剿滅了無數支土匪之類的綠林大盜,為即將開啟的絲綢之路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接下來追擊四處逃竄的頡利可汗時,在行疲兵之計拖延時,同樣是每戰必前,展現了超凡的勇力。不論智勇,蘇定方在這一戰中都有出彩的一面,面對他的戰績,諸多有心人已然察覺大唐王朝又多了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秦風聽著張士貴的功績僅次於他們三大主將,而蘇定方功居第四時,心中為這兩位大唐史上外戰功績最彪炳的名帥感到高興:有了現在的功績,兩人可以說是脫穎而出,真正的進入了李世民的視線內了,自此而後,不會有前世的遭遇了吧。

張士貴“善騎射,臂力過人”,“彎弓百五十斤,左右射無空發”。他在隋末時也聚眾揭竿起義,後歸順李淵,被封為光祿大夫。按照李淵的旨意,在河南攻城略地,發展勢力。大業十三年,李淵攻下隋都長安後,派相府司馬劉文靜經略河南。劉文靜以張士貴為嚮導、以所佔地盤為依託,在河南戰場奪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李淵對屢建戰功的張士貴大加獎賞。隋義寧二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時,指名要張士貴進京奉見,並加官通州刺史。從此張士貴便成了李唐王朝的一位叱吒風雲的名將。唐高祖武德元年,張士貴跟隨秦王李世民西征,奪取了消滅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的勝利。接著,張士貴又被任命為“馬軍總管”,以劣勢的兵力擊敗了王世充的五萬馬步聯軍勁旅,創造了以少勝多的騎兵戰例。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的“玄武之變”中,張士貴又立有大功。《舊唐書太宗本紀》明確記載:“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李世民從自己的經歷中深知“玄武門長上”職務之重要,所以他稱帝后,立即任命張士貴為“玄武門長上”,成為禁衛軍的首腦。

至於蘇定方的功績也無須贅言了,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其輝煌的功績,但是他的前半生卻是蒙塵的明珠,沒有得到發揮的土壤。只因這個時代的名臣猛將,智勇之士實在太多,而蘇定方又是一直跟隨竇建德、劉黑闥的大將,直到貞觀年間才成為唐將。他固然有一身才華,但是資歷名望卻是低的可憐,沒有什麼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唯一出彩的便是跟隨李靖奇襲突厥汗庭,他當時第一個殺入頡利的牙帳,也受封為左武候中郎將。可是他所展現出來的是自己的勇力,而非統兵帥才。

論及勇力,在尚武的唐朝,若非是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這類勇冠三軍的蓋世虎將名揚天下意外,能夠稱得上勇悍的實在是數不勝數。也因如此,貞觀一朝,蘇定方並沒有機緣展現自己的能力水平。直到高宗朝,年達六十三的蘇定方方才在討伐高句麗的戰役中展現了自己的才華,進入了李治的視線。然後他只用了十年的時間,便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殲滅三國,生擒他們國王,以致西域諸國震懾降服。

兩人的前半生截然不同,一人受到李唐兩代帝王的重用,卻少有參與對外戰爭的機會,另一人則由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