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1章 攻城?,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乙支文德將城中的力量都聚集在了西門,如今西門兵卒潰散,乙支文德授首,國內城已經沒有餘力在和唐軍對抗了。
克服乙支文德這一難關,國內城正式陷落。
隨著西門的陷落,四門緊閉,分別由忠義軍的仇蠻、仇靖、王浩凱以及虎賁軍的強堅範各率五百忠義軍把守。解放了出來的五千虎賁軍與五百親衛,則是校尉的帶領下,清剿著最後的抵抗。
在虎賁軍寧錯過不放過的清剿之下,天亮時,唐軍已成功拿下了國內城。
但是,短時間內,大戰沒有,衝突卻從未中斷。
對於膽敢抵抗的高句麗軍民,虎賁軍可沒有客氣,他們發揚了征戰突厥時的風格,但凡反抗者,殺無赦。
殺戮雖不是上上之策,但是在這種情形下,殺戮無疑是最有力的震懾手段。
透過一夜的鎮壓,國內城的形勢化作一片安寧。讓殺怕了的高句麗百姓躲在自家髮屋子裡,戰戰兢兢,生怕那道薄薄的木門讓人衝撞而破。
但顯然,這是一支有紀律的軍隊,只要安分守己。他們不會主動攻擊這些普通的百姓。
**********
隨著四門落陷,國內城行宮猶如晴天霹靂,但真正令高句麗震恐的還是乙支文德的死。
上下都有一種擎天柱倒,大廈將傾的感覺。
尤其是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他的心情十分矛盾。
高建武是一個很有抱負的君王,也很有本事,他是上任高句麗王高元的弟弟。
當年隋朝水陸大軍四十萬襲擊平壤,高建武率領幾千兵馬擊破了隋朝由大將軍來護兒率領的十萬水軍,取得了第一步戰果,緊接著再由乙支文德大破三十萬隋兵。毫無疑問的說,隋朝的四十萬水陸大軍,便是敗在高建武、乙支文德兩人之手。
高元早故,高建武即位號稱榮留王,但他這個王當得並不自由。淵子游這個逼退乙支文德的高句麗第一權臣,主導一切國事,高建武空有雄心壯志一身抱負,卻淪為傀儡。
為了淵家長存,臨終前淵子游動用權勢“破例”,使大對盧這個掌控軍政大權的職位成了淵氏家族的私產,順利傳給了他的兒子淵大祚。
淵子游作為高句麗崛起的名臣,地位好比漢之蕭何張良,蜀之諸葛亮,縱然乙支文德一戰封神,也比不上淵子游大得人心。
但淵大祚遠不如淵子游,固然坐著大對盧的位子,掌握著高句麗的軍政大權,卻限制不了高建武這個王的崛起。
高建武不斷的凝聚力量,打著先收大將權最後逼迫淵大祚下臺的伎倆。只是萬萬想不到,淵大祚生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兒子淵蓋蘇文,而且此子能力非凡、果斷勇武,在得悉高建武的謀劃之後,先發制人,將高建武一路追殺到了國內城。
高建武逃往國內城,最大的依仗就是乙支文德這尊“神”,高句麗最有威望的救世主。乙支文德不負所望,他打了兩場酣暢淋漓有大勝仗,助高建武在國內城牢牢的立下了根基,只是當外敵一退,兩人因利益與權柄產生了矛盾。
之前,高建武不止一次的詛咒,咒罵乙支文德老而不死是為賊。可是乙支文德真的死掉了,他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浩哲,形勢如何了?”高建武憂心忡忡的詢問著最後所倚仗的武將。
“王上,末將剛從高處察看,之前城內喊殺連天,火光沖霄,一片混亂!可現在已經歸於平靜。王主,我們還是快撤吧!這些隋軍遺民來勢洶洶,個個出手狠辣,他們挾恨而來,我們恐將抵擋不住啊。”
聽到此話後,高建武臉上肌肉顫抖了一下,眼中露出一絲猶豫之色,不過卻是一閃即逝。
他厲聲道:“不行!不能撤!我怎能不戰而逃!墮了咱們高句麗人的勇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