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逛人才市場
小白龜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逛人才市場,重生八零末:農女小福星,小白龜的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人才市場,又是大開眼界。年初都是招工找工的,密密麻麻。
她擠進去看看,問問。服裝廠只有兩家在招工,對學歷要求不高,只要小學畢業就可以,但要的都是熟練工,新手人家沒興趣。她說自己會踩洋車,在福利廠做過,人家還是不肯要。
這讓她有些失望。於是去看別的廠,還有紡織廠和印染廠,招擋車工,機修工,染燙水洗等等。倒是有幾個合適她的,就報了名。心裡是打算,如果老裁縫那邊沒訊息,那她就先在別的廠做,騎驢找馬。
這還是從小福星哪兒學的,她聽妹妹跟柏文強說過,要懂得分攤風險,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既然來了,她也不只關心自己想要的,把適合村裡年輕人的幾個工廠和工種都記在本子裡,還抄了招工條件,工資待遇和單位地址。回去好告訴村裡其他人,到這些單位去找工作。
這一忙就忙到中午,人家單位都收攤去吃飯了,她這才離開,在附近的小麵館裡叫了一碗醬油光面,吃飽肚子就算完。
吃完了,她照舊在人才市場門口等著。
等人家上班了,她又去看那些招工單位,把新來的幾個單位也記上。等都記完了,沒有任何遺漏,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就這,她還沒完。又跑到自由市場去看看,人才市場裡來找工作的人閒談裡說起,自由市場也有招工的,不過都是私營作坊小老闆,比不得國營單位福利好。
這一去可讓她開了眼。原以為江城市就是幾家國營大廠辦的紅紅火火,卻原來底下私人老闆小作坊也是遍地開花。這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在江城市那真不是一句空話,想要富裕的老百姓太多了,勤勞肯幹的老百姓也太多了。
江城市輕紡業發達,賣布老闆遍地都是,每年要印出去幾百萬米布。這麼多印花布,胚布哪裡來?靠著江城市那兩家國營紡織廠,哪裡夠。私底下,早就冒出好多織補作坊。大的十來臺織機,小的四五臺。都是以前給別人做工,賺了錢自個也買一臺織布機擱家裡,全家人早晚輪流織,掙了錢再機器,再織,一點一點盤大了,自己就當了老闆,開了廠,要招人做。
還有私人小染坊小印花作坊也不少,都是家族生意。也有買幾臺電洋車在自個家裡開加工作坊的,專門接大廠來不及的活,也能賺錢。
好多鎮上家家戶戶都是小作坊小工廠,一個個都富起來了。
只有羅家岙這樣四面環山的鄉村,還沉浸在計劃經濟時代的餘韻裡,眼看就要趕不上致富發展的班車。
羅芙蓉的心裡升起一股說不出的焦急和興奮。
這是個不一樣的時代,是一個可以靠著雙手勤勞做工發家致富的時代。看妹妹小福星,小小年紀就畫畫掙錢,還能跟賣布大老闆說生意,頭頭是道。她沒有妹妹那樣的口才和頭腦,可她有肯做苦幹的心。
就像眼前這些小老闆們一樣,只要她踏踏實實的去做,一點一點的積累,說不定,她羅芙蓉也能當個小老闆呢!
在市場裡她是心情激動又感慨,也做起來老闆夢。出了市場,被冷風一吹,倒是清醒了不少。
眼下她連養活自己和女兒都還沒做到呢,就想著當老闆了。
不過這一趟進城,她是收穫良多。老是窩在山村裡,可見不到這樣的大場面。就算她當不成老闆,可也長了見識,開了心眼。
難怪小福星不去唸中專要上高中考大學,江城市的發展已經讓窩在鄉村裡的農民難以想象,這要是去北京上海那樣的大都市,又該是如何一番光景?
人吶,是該出去走走看看,長長見識才好。
帶著滿腔感慨,羅芙蓉回到了寧靜的鄉村。當晚羅家就來好幾個大姑娘小媳婦,都跟她打聽城裡招工的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