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使匈奴中郎將李素,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照,太史慈覺得這些人大約可以拆成五個營,每個營就算五百號人好了。

根據糜竺對樂浪郡那邊情況的瞭解,五百號刀頭舔血殺人不眨眼的亡命徒,在漢江以南的蠻荒區已經足夠站穩腳跟了,不至於被三韓野人反撲滅了。

因為如今的三韓野人也是非常鬆散的小部落組織。百濟至少有五十個部落,新羅那塊區域可能是上百個,那些東夷自己也相互不統屬,沒有建立起強大的中央集團,所以單個部落跟這些海盜發生衝突,是不怕的。

當然了,這些海盜的武器,目前肯定是要全部收繳的,這樣才能確保整編和流放途中的安全。

將來抵達了流放目的地,也就是漢江流域,才可以把刀槍、皮甲和弓箭發還給他們,而鐵甲和弩則是完全沒收。

幾個小頭目懾於管承的首級還插在木樁子上示眾呢,而且覺得他們平時當海盜的小船,最多也就到東萊或者沓氏沿岸,開不到三韓之地——從沙門島到後世朝鮮半島凸出部的甕津,距離起碼是到東萊的七倍、到沓氏的五倍,而且海況也更惡劣一些。

現在朝廷肯流放他們,也算是給一張他們自己原本開不過去的船票了,到了那兒沒有法律,只要拳頭硬就能開荒,倒也可以接受。

種地他們是沒本事種的,但既然沒法律,抓百濟農奴過來教他們種就好了。

而站在朝廷的角度,哪怕這些海盜跟百濟人自相殘殺都滅了,也無所謂。他們被滅前肯定會留下一些房子、碼頭、踩出來的道路、開墾完的熟田。到時候環境變好一些再派新移民去好了。

歷史上英狗最早派去查爾斯頓的前幾批流放犯,也沒見幾個活下來嘛,海盜就該罰做拓荒者。

這事兒就這樣磕磕絆絆地執行了下去。

……

十幾天後,一切蓋棺定論,身在襄平的糜竺和李素,也對這事兒做出了最後的處置意見,徐榮也附議,在奏報軍情的文書中把所有功勞歸屬於太史慈。

“子義此番功勞不小啊,來人吶,將管承的首級送去薊縣,於使君處表功,報捷文書裡順便表子義為別部司馬!”

剿滅三千戶海盜,斬殺賊首,給個別部司馬確實不過分。

不過看到損失報賬單的時候,饒是糜竺錢多,還是稍微有些肉疼,這麼多戰船都被砍斷了桅杆、破壞了帆桁,修理確實不少錢呢。

李素趁著離開遼東前還有最後一點時間,覺得還是幫糜竺在航海技術和戰船設計方面稍微開點小掛比較好,畢竟海軍技術才是遼東和東萊確保割據的最根本。

未來幾年不通訊息,走前有必要把戰船跟其他諸侯拉開技術代差。

不過,李素也不是盲目瞎改、無腦覺得“歷史上晚出現的船就一定比早出現的船更先進”。

就好比真要是把大航海時代的克拉克船和蓋倫船拿來比,更晚更大的蓋倫船就一定比克拉克船好嗎?不一定,因為蓋倫船你得是戰列線炮戰的模式才更好,沒有火炮拼弓弩甚至肉搏,怎麼可能有優勢。

所以,在改良之前,李素心中並無定法,而是非常實事求是地從實際戰況出發,讓太史慈當著他和糜竺的面,詳細彙報了此戰經過、讓太史慈自己分析總結每一階段損失的原因。

不能閉門造車的嘛。

甚至講解的時候,糜竺不理解,李素就讓太史慈帶著他們上戰船,實景比劃。

太史慈也覺得很是新鮮,原來從沒見過文官這麼務實,跟武夫現場覆盤作戰細節的,講得非常帶勁,把他當初如何用戰船相互覆蓋火力、攢射衝上甲板乃至在船舷爬船死角上的海盜的細節,統統描述了一遍。

這麼一來,李素就有了不少直觀的收穫,也看出現有戰船的弊端了。

李素聽完頻頻點頭,跟糜竺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