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曹操的離間是單發的,李素的離間是群發的,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舉提出的議和條件,劉備和李素當然不會答應——哪怕張舉把所有錢財都給了,劉備也不能落下私自議和縱敵的把柄。

這種事兒首先政治上就不正確,要被政敵揪住攻擊的。

要錢可以,把張舉的部隊打得倉皇逃竄、來不及帶走的沉重車仗物資,最終照樣可以拿到。

就好比奎爺要太陽神之弓,從來都是駕著地獄犬一口噴死、殺人奪寶的;哪有跟寶物持有人談判、允許對方以寶換命的?

不過,既然來了使者,還是要好好利用——李素這人的種族天賦,就是隻要有外交使者,他就能佔到便宜,就能詐騙到利益。

無論是他當使者去別人那兒,還是別人派使者到他這兒來,都行。

“逢使必詐李伯雅”的大號,豈能浪得虛名?

張舉的使者很快就進來了,讓劉備和李素都頗感意外的是,居然還是個烏桓人。

這種文職工作,不都該是漢人比較擅長嗎?

李素稍微想了想,很快琢磨過來,對劉備附耳說道:“可能是張舉也知道漢人背叛朝廷,不好意思為使,所以派個烏桓人。”

劉備點點頭,表示理解。

這就好比近代外國入侵,雙方要談判,來個外國人肯定比來個漢奸要好一點。漢奸還怕被母國清算,而外國人可以援引“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但既然使者的民族身份可以被利用,李素當然也不會浪費——他腦子裡,對於各種使者身份可以被如何利用,早就有一套本能反應了,都不用臨時想。

所以李素瞬間就演了一齣戲。

他假裝還沒認出來使是烏桓族,立刻拍案呵斥:“來人吶!把這個漢奸推出帳外斬首!讓天下人知道聯胡殺漢的下場!”

劉備微微懵逼:怎麼搞的?剛才不是你勸我不要殺使麼?怎麼好不容易放進來了,又變卦了?

到底尼瑪是殺還是不殺!

幸好,劉備對於李素的外交談判智謀早已無條件信任,所以哪怕再懵逼,他也沒有開口質疑。

帳下的護衛見劉備不反對,立刻就按李素之令把那使者拖翻在地。

使者顯然並不專業,也不想白白死在這裡:“冤枉啊!我是烏桓人,都不是漢人,怎麼能算漢奸!”

李素就等著他這句話呢:“哦?你是烏桓人?看起來不像嘛,跟我們漢人一樣白淨。罷了,既然不是漢奸,倒是不便斬殺來使,快快鬆綁——

你叫什麼名字?你記好了,我乃幽州別駕李素,此番可代表劉使君與你家大人相談。你是遼西大人丘力居的下屬吧?來人,遠來不易,給他杯酒。”

不管後面談什麼,先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給張舉和烏桓人之間丟一個離間計過去。

反正挑撥張舉和胡人的團結程度,任何時候都是不會錯的,這是無本買賣。

遍觀史書,強間弱以偽書,弱間強以詐降,此自然之理也。

比如從黃蓋到周舫,為什麼一次次東吳詐降曹魏成功的那麼多?就是因為魏強而吳弱,在沒有用計的時候,吳人正常主動投降曹魏的太多了。

十次真降裡夾帶一次詐降,往往就成功了。但那九次真降因為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不配被歷史書記載,就形成了倖存者效應的認知偏差。

同理,曹操給韓遂用過一次抹書離間,後來魏吳對峙那幾十年裡也一次次偽書誣陷吳軍將帥要投魏,也都導致了吳人的自相猜疑、甚至真的逼反。

那也是因為弱勢一方在沒有被用計的正常情況下,就已經見多了自己手下人給魏國暗通款曲,所以驚弓之鳥了。

可憐的烏桓使者,還一句話都沒開口呢,就先被離間計劈頭蓋臉灌溉了一波。

如果說曹操用偽書離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