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章 南蠻物種大交換,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不多,一部書也就萬把字,就要記錄天下水系,還沒後世五章網文篇幅長呢。李素當初治理瀘水的時候已經寫過《大江正源考》,以後再增增補補全部歸併到《水經注》裡,就說水經原文只有幾千字,也很容易偽造。
廢話少說,關羽感慨了一會兒李素的博學之後,很快拿出了乾貨:“我整頓南蠻上路一年,讓土人深入周水、西隨水尋訪,以蜀錦貿易,並未找到你說的那種‘在南蠻極溼熱之地可一年三熟,移回江南也能一年兩熟’的稻子,不過卻也打聽到了訊息。
哀牢白夷的酋帥朵思大王,深入周水往南一千五百餘里,當地土人說在其轄境以東數百里深山中,聽說有蠻部可以稻米一年三熟。
昆明黑夷的孟信,派人深入西隨水千餘里,竟然抵達了交趾郡治龍編縣。還從龍編繼續往南沿海搜尋,問詢交州土人,皆無一年三熟之稻米,但聽說九真、日南郡南境,或有此類物種。
據土人所言,五十多年前,順帝之時,日南郡土人、象林縣功曹佐吏,殺害朝廷排遣的縣令,割象林縣自立為王,稱林邑國。而後數十年,林邑國往南沿南海之濱繼續擴張,如今土地之廣已過於整個日南郡,與交趾彷彿,其國中傳聞有稻米一年三熟。”
李素聞言,難得地精神一振——這應該就是讓宋朝達到一億人口的占城稻了!
這兩年平定南中,開發南蠻貿易,終於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畢竟讓整個華夏的長江以南地區,種水稻從一年種一季跳變到一年種兩季,這個對國力的提升實在是太大了。雖說雙季稻每一季的生長週期短,產量也比單季少一些,所以兩季加起來也不可能有單季兩倍的產量,最多是一點六倍到一點七倍,但也非常可觀了。
關羽提到的周水就是前文所述的怒江,是李素讓永昌郡的李恢他們著力進行貿易建設和殖民探索的重點區域。
而“西隨水”則是紅河,從雲南流往後世的越南首都河內入海,也就是現在的交趾郡治龍編縣,如今是士燮的地盤。
說句題外話,如今的交州,並不存在一個“交州牧”級別的強力實權人物,其實是每個郡各自為政的鬆散統治狀態。士燮也只是交趾一個郡的太守而已。
很多三國志遊戲上,把士燮列為交州的土皇帝,那都是後來的事兒了。全靠士燮壽命長,熬死了幾個刺史,另外諸如蒼梧太守吳巨等同僚或者也熬死了,或被劉表、孫權等拉鋸幹掉,才導致士燮慢慢做大上位。
李素欣慰嘆道:“可喜可賀,雖然還沒拿到實物,好歹是打聽到訊息了。今年無論是讓朵思大王往東尋訪,還是讓交州人從日南郡往西南尋訪,總能找到的。
這事兒越快越好,最好能趕上明年的春耕。一旦真能在成都平原一年種兩季稻米,我益州之地定會愈發民富兵強。”
所謂占城稻,肯定是在“占城(林邑)”的疆域內能找到的,但也不限於占城。
只能說交州境內、最南到日南郡,肯定是沒有的,否則交趾九真日南這些都是大漢疆土,漢人早就把這好東西引入了,這是最簡單的邏輯推理。
不過,後世的南越地區,柬埔寨,甚至泰國的曼谷周邊地區,都是有可能分佈占城稻的。寮國山區倒是不太可能,畢竟山地不是稻作區。
李素規劃的這兩條尋找路線,就是越過緬北、泰北和寮國的山區,進入中南半島南部的平原地帶後,一東一西往中間夾擊尋找。
李素跟關羽這麼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旁邊張飛有些不耐煩,不由質疑道:
“伯雅,既然那稻子離交州人的地盤也那麼近,咱當初還這麼勞師動眾平南蠻、開闢永昌與撣國的商路作甚,直接讓士燮老兒幫忙找就是了。
要我說,大哥如今是漢中王了,頂著朝廷的大義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