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章 大王無小事,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歲前那麼好色一個人、花蕊夫人小周後一個都不想放過,四十多歲後卻突然賢者起來了,就是箭傷折磨才變得不近女色。

誰讓劉邦是胸口的後遺症,只能活七年,趙光義是大腿的後遺症,能活十七年。

清創不乾淨的事兒,不可不慎吶,難道要找華佗?

李素腦中還在胡思亂想,很快已經被引入王府內堂。

劉備倒是一臉輕鬆,明明陰陰地疼還在喝酒麻痺:“伯雅何必多慮,孤起兵為國殺賊,至今九年,受傷也有四五次了,箭傷也不是第一次,孤壯實著呢。有空就陪孤喝兩杯,醉了就不疼了。”

李素一臉嚴肅:“大王剛剛稱王,切不可輕忽。陳傷復發,處理不當是有可能跟隨一輩子的。不知是否近日因為勞乏體虛、天候陰雨才發作?隱隱作痛多有麻痺?”

劉備一愣:“伯雅你還懂醫術不成?總不能是你自己也受過箭傷吧?我記得你隨我征戰六年,從未受過箭傷啊。”

李素:“臣怎麼會懂醫術,只是略觀古書,深知古人事蹟,記載如此症狀,多為箭瘡碎木清創不淨所致——高祖皇帝受項羽、英布之箭瘡,皆是如此,連《史記》都細述其狀。臣以為,可傳書各郡,募集忠於漢室、擅長外傷的名醫調治。”

劉備皺了皺眉頭:“那樣會不會太過勞師動眾,讓天下人側目?”

李素想了想,靈機一動:“若憂勞師動眾,可另下一敕令,以‘右將軍、甄氏一族雕版刻印圖書有年,有助於天下教化,然至今朝廷與公卿尚無人刻印古方醫術、澤及百姓’為由,請四方名醫獻上藥方,漢中王府出資刻印。並獎勵獻方名醫官職、俸祿。

比如獻上藥方二百個,可封正四百石官職,獻上藥方五百條,給關內侯俸祿。因為醫書所需人數稀少,刻印後售賣不多,刻書商人多半賠本。以王府承擔這部分賠錢來刻印醫書,足以彰顯大王仁政。”

李素之所以那麼快想到這一點,是因為他看到劉備大腿後面中箭的情況,跟趙光義高梁河幾乎一毛一樣。而《宋史》記載趙光義久傷不愈之後,就是下詔讓民間醫生獻藥方、給賞賜給官職,然後官方出錢雕版印刷。也算是在沒有智慧財產權概念的時代,對科學創新者的一次補貼。

按照原本的歷史,雕版印刷的技術就是在唐朝後期才漸漸推廣,五代十國時馮道首倡官方雕版九經、再到宋初兩位皇帝進一步推廣到“官方補貼印其他雜書”。

現在既然李素髮明雕版印刷已經有六年了,技術擴散出去、其他富商也學著雕版賣書也有三四年了,畢竟這種技術是沒法封鎖的。

在其他諸侯也能分享到這份文治的功德時,李素讓劉備提前擴大印書範圍,雕利民而需求量不大、註定要賠本的書,能夠進一步讓天下讀書人敬佩。

劉備也沒多想:“行,這事兒你去擬定,按你的意思,讓秦宓寫,我記得你和你夫人就在寫《農政要術》吧,也可以跟醫卜星象一起刻印,這錢孤出了。”

李素這次倒是猶豫了一下:“是不是操切了點?《農政要術》目前還是我們內部屯田官之間手抄分享……如若刻印頒發,天下諸侯都會受益。”

劉備臉色一變:“是何言哉!不是天下諸侯受益,是天下百姓受益!不過……你的話也不無道理,這樣吧,《農政要術》這次也刻了,賣不賣再說。《天工開物》先別刻。

我大漢重農抑商,以農立國,工商之術,倒也不急於提倡。而且工商之利,也不是貧民之惠,寫了也之後豪強能佔便宜,再等等吧。”

“是。”李素覺得這個折衷條件還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純農業種田技術,被別的地區的百姓稍微學去一點,稍微少餓死點人,也是好事,畢竟都是漢人嘛。

劉備這是已經把全天下的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禍亂明朝

錦衣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