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麼樣的體驗,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是太史平夷當面?我家使君有事相商,且停船。”
(注:太史慈是糜竺表的平夷校尉,所以可以這麼稱呼,就像孫家父子都叫孫討逆、孫破虜)
江上風大,隔了兩百步遠一兩個人喊話是根本聽不見的,幸好是一船水兵一起喊,才隱約聽得到。太史慈見對方沒什麼惡意,只是截停,先放下了弓,又減速接近到七八十步遠,才隔船喊話:“來者何人?”
“居巢縣長周瑜,見過太史校尉。在下奉我主揚州牧孫文臺之命,有大事願與盟友漢中王交涉,還請太史校尉引薦。”
對面船頭一個身著白底繡花錦袍和鋥亮鐵甲的的十八歲帥氣少年人站在船頭,還玉樹臨風地學人樣拿了一柄合著的摺扇,便是周瑜。
李素四年前就發明了摺扇,如今已經傳遍大漢,為附庸風雅之人所模仿。而看周瑜這樣子,摺扇倒也不是拿來扇風的,更像是一種指揮工具。就跟武田信玄拿著扇子指揮打仗差不多。
太史慈遠遠一看,卻微微有些恍惚,總覺得面前這傢伙用摺扇似乎比李素更有架式。
人皆有貌相的本能,看對方長得不像壞人,太史慈也就願意放下些戒心,高聲叫喊:“我只是遼東太守糜府君之命,覲見漢中王,大事我做不了主。不過,能說說究竟是何事麼?”
說著說著,雙方戰船已經靠攏,兩船相距還有數尺,周瑜直接跳到太史慈船上,跟他低聲細談:
“漢中王派趙伏波鎮宜都、平張羨,安定一方,莫非沒有進取荊南之心?而我主孫文臺,困於劉荊州與袁公路之掣肘,無所依歸,正想跳出長沙泥淖,別有良圖。
如今荊南之局,乃是三方均無藉口改變現狀,而且三方都曾是討董同盟、在雒陽奪璽時盟誓過,誰先動手,都要落下背盟的天下之大不韙,既如此,孫文臺願示好快刀斬亂麻,出讓長沙郡,換取一大筆錢糧軍械,漢中王豈有不喜之理?如若漢中王不肯出價,我們只好找劉荊州了。”
太史慈心中微微一凜,下意識還覺得周瑜有挑撥之嫌。
因為自從雒陽盟誓之後,目前表面上劉表、劉備、孫堅三家還是一團和氣的,荊南變成了三方鼎立,劉備想再往南拿桂陽、零陵,卻礙於名義上的荊州牧是劉表,不好意思奪同宗之基業。
劉表總算是拿下了荊北三郡,想再南下拿那兩個郡,無奈卻被劉備的武陵和孫堅的長沙掐斷了,成為飛地。
至於孫堅想拿,就更加名不正言不順了,比劉備還不順。所以孫堅現在事實上是扮演了一個“我自己無力再進取,但我可以給劉表添堵堵路,又可以以不給劉表堵路來給劉備添堵”的機動狀態。
自己得不到,但能壞別人的事兒。
這些粗淺的道理,劉備陣營內能做到校尉、都尉的人,基本上也看得出來,太史慈當然也知道這裡面的大勢。他想了一下,覺得這個周瑜應該會被大王重視,還是先結好一下:
“此事在下無權過問,孫使君有意,不如遣使至漢中,與漢中王當面商榷。”
“先靠岸吧,我且在濡須口置酒相待,太史校尉也好與我家少主相見,略表我軍誠意。而後,我自會全權代表我主,至漢中相商。不過我們有一點要求,希望向太史校尉確認:
如若漢中王答允了我家主公的出價,他可能在來年春荒之前,將所許的物資運到麼?益州與宜都,可有足夠跑大江之上的渡船?”
太史慈也沒覺得這一點是多麼機密,很輕鬆地說:“這個不難。”
說著,他們已經靠岸,太史慈上岸,在濡須南口的一處鎮子上,見到了來迎接的孫策。孫策也表明身份,以證明周瑜確實得到了全權授權。
畢竟周瑜是突然冒出來的,要是沒有個分量夠的人證明其授權,劉備就派人直接跟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