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著敵軍援軍快到的話,趁著這個之前收兵,而且最好是收兵之前把箭射得差不多用完,能攻破那是最好。這樣運力也最划算,還省得用不完往回運。
……
“殺啊!殺光叛軍,保衛家園!”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相比之下,陽平關關牆之上的狀態,非常熱忱,士兵們雖然武藝不精,士氣卻極為高昂。
畢竟陽平關內的漢中腹地,武庫規模遠不是大散關可比的——當初李素建議劉備“精兵都留在成都平原和南中,練兵、以戰練兵”,目的是節約糧食。
但練兵是不需要足額配置武器的,三個兵一套武器也能練,拿個木棍也能練。而武器本身又不需要吃糧食消耗補給品。所以為了緩解將來的戰時運輸壓力,劉備在李素的統籌下,和平年代就已經陸續把大量未來北伐所需的武器儲備在漢中。
董越樊稠這次來,可不是等於一腳踹到了一座“精兵不足但武器堆積如山”的軍火庫上了,內線守城作戰還不用怕“打掃戰場的機會落入敵軍手中、導致武器裝備被繳獲”,所以當然是把好武器給農兵可勁兒用。
當然了,因為武器精良,所以陽平關之戰時漢軍也絕對不給西涼軍到城牆根下收屍的機會,西涼兵任何時候敢靠近城牆都是無窮無盡的箭雨招呼。
要麼漢軍自己收屍掩埋,要麼漢軍在戰鬥稍稍停頓間歇的時候,從城頭丟下大捆的稻草麥秸稈、然後丟火把引燃,焚燒屍體消毒也免得瘟疫流行。如此一來就徹底斷絕了西涼軍收屍撿精良裝備的機會,賈詡在大散關時用過一次的收屍戰術,董越和樊稠根本沒法模仿。
劉備每天數次披掛全身鎧甲、到關後視察戰場、鼓舞部隊,聽取最新戰況。
看著這幾天的勝利,他此前因為五丈原幾乎全軍覆沒而蒙上的陰霾,也終於一掃而空,開始變得每天能稍微喝得下一些酒解乏,臉上也常見笑容。
對外勝利總是最好的療傷藥,可以彌合內部的矛盾,也可以為統治者的偶爾失策遮羞。
劉備不止一次地在李素面前炫耀:“我當初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咱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只要我軍做好準備,來日再戰必勝!”
而李素也很知道這一點,所以最近幾天的守城戰都沒有親自去一線指揮——反正守城又不需要多少智力值,死守硬拖就是了,那麼好的撈功勞的機會,他這種不缺功勞的人湊什麼熱鬧呢?就做好後勤排程、查漏補缺就行了。
不過,這種低調和分寸,卻是讓一些李素身邊的嫡系心腹、尤其是戰前擔心陽平關守不住而趕來幫助的嫡系心腹,頗有一些鬱悶。
又到了一天攻城戰即將結束的時候,殘陽如血,漸漸西沉。李素結束了一天的辦公,準備離開署衙早早回他在沔陽縣城的臨時寓所歇息。不過,就在住處的門口,他被一個訪客攔住了。
這個訪客正是剛來漢中還不到十天的、年僅十三歲的學生諸葛亮。
劉備給張飛的求援信抵達的時候,張飛在犍為的南安縣,而諸葛亮在成都,跟當郡丞的兄長一起見習一些蜀郡的種田內政。
聽說漢中危急,而諸葛亮這一年來因為鼓搗李素交給他的那些“飛梭織錦機”、“水力繅絲車”等機械,又潛心研讀李素教他的粗淺物理、機械知識,偶有所得,覺得自己改良了一種新式軍械。所以諸葛亮就求了兄長,帶了幾十個李素侯府上的衛兵,快馬趕來漢中獻寶。
因為都是騎馬趕路,而且是小股使者不用自己帶糧食,路程又比張飛近幾百裡,所以諸葛亮一行來得比大部隊快多了,在大散關剛剛被魯肅放棄時,諸葛亮就已經進了南鄭。
跟李素一見面,諸葛亮就少年心性地獻寶了一個圖紙,便是從蹶張弩改良而來的“元戎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