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章 克竟全功思北歸,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抵達永昌郡治不韋縣的第三天,在接受了李太守等人的盛情招待、也稍稍適應了氣候恢復體力後,李素就勤政地展開了對當地的走訪考察。

李素是當天凌晨起了個大早,離開縣城往西行進勘探。

中間有一小半路程可以騎馬,剩下的就只能由嚮導攙扶著徒步。一路上都是高低不平的丘陵,但是倒沒有多少險峻的高山深谷,一直到傍晚時分,終於翻過最後一道丘陵,眼前豁然出現一條滔滔大江。

“呼——累死了,這條河就是周水了?”

這就是李素對永昌郡未來種田和基建規劃的關鍵所在——打通身毒海貿商路。

負責擔任嚮導的年輕縣丞呂凱連忙回答:“都督,此處確是周水,《尚書.堯典》傳言其出自極西之地的不周山,故名。都督辛苦了,喝點水吧。”

周水就是後世的怒江,所謂出自不周山明顯是扯淡,李素知道地理常識,怒江也好瀾滄江也好,都是跟長江一樣,出自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

永昌本地人都以為周水上游估計最多也就只有一千多里,但實際上怒江流到雲南南部已經經過了兩千公里、或者說四千裡遠了,真正到下游從緬甸入海反而只剩一千多里了。

李素讓人擦了把汗,又鋪開了帳篷遮陽休息,喝水吃東西恢復體力,畢竟走了大半天了,今晚肯定不可能回縣城,只能在這兒紮營。丘陵下面的江邊雖然有一兩個散居的微小原始村落,但看起來都只有十幾戶人家,肯定住不下李素出行的數百人親兵衛隊的。

兩個士兵幫他揉捏打了綁腿的小腿,李素這才繼續問:“我們今天走了多久?這裡離不韋的直線距離有多遠?”

呂凱:“咱今天走了七十里,從縣城過來直線應該是五十里,山路得繞一下。都督若是嫌遠,想造船貨通撣國,去縣東的滄水之畔造船廠也是可以的,滄水離縣城只有三十里地。而且滄水同樣往南流入撣國,最後也會入海。”

滄水就是瀾滄江,流到緬甸、泰國之後就是湄公河。雖然對於跟撣國人經商這一點來說,走滄水和周水是一樣的,但李素卻知道:關鍵一點在於湄公河最後是在中南半島東岸入海的,這樣一來豈不是最終還得繞一次千里迢迢的馬六甲海峽才能去西方?

所以,寧可在不韋縣城這邊多走四十里,絕對不能為了節約這四十里山路多走兩千六百里海路。

“絕對不行,你們不諳地理,要去身毒只能走周水。”李素直接否決道,呂凱等人也就不再出聲。

事實上要說路更近,還是走更西邊緬甸境內的伊瓦洛底江、從後世的緬甸首都仰光入海。只是從不韋縣要去伊瓦洛底江,還得再往西翻一道高黎貢山,那山就是後世中緬邊境的界山,全程都是相對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大雪山。漢人實在是過不去,所以才折衷。

反正怒江也是從中南半島西岸流入印度洋的,不差這稍微幾百裡。九十年前哀牢國叛漢被滅時,死硬不肯歸降的那部分哀牢夷,翻過高黎貢山重建撣國,據說“翻山死者十之七八”,那是“直接減員五分之四”的恐怖後勤懲罰。

即便是李素現在腳下的怒江,對漢人來說,要抵達也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韋縣城的北門外,就是背靠著“怒山”山脈的,而怒山山脈就是隔離怒江和瀾滄江的分水嶺。

如果從不韋縣城再往北一百里,怒山山脈就已經是高聳入雲的雪山狀態了,根本無法翻越。只是剛好地殼運動到了不韋縣附近時,地殼的“皺紋”突然舒展了,從相對高度三千多米的大雪山,驟然降低到了只有三四百米的丘陵,這是天賜中華的地利。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素一行抵達周水之畔時,除了一開始因為運動勞頓而覺得炎熱,而紮營休息之後,很快就覺得氣候還可以接受。

李素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