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5章 凜冬之怒,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明白了。”

法正只好耐著性子又等了小半天,看到工匠們把二十多臺奇怪的機器裝好了,這些機器還挺笨重粗大,每一臺都要佔用兩輛獨輪車的運能,比一部諸葛連弩還沉得多。

而這次來的工匠們足有五十個人,顯然是讓他們兩個人用一臺機器,每天干活五六個時辰輪班倒,人停機不停。

裝好之後,法正仔細觀察,注意到這是一個用有舵齒的腳踏輪驅動、上面還有繩鏈帶動兩個小舵齒輪、以及中間一根可以夾東西的斷軸。

“這東西怎麼用的?”法正神色凝重地問。

工匠代表行禮之後,演示道:“此物名叫‘車床’,以腳踏下面的大輪,就能讓上面的小輪以數倍轉速飛轉。小輪之間夾住一根木料,再把刀架貼近,就可以讓木頭自轉送到刀口上去被削圓。

要削八寸長的連弩箭桿這種短東西,基本上一刀就夠了,刀架長度也有八寸,只要慢慢進刀,力氣就完全吃得住。如果是削槍桿矛杆,就要徐徐橫移刀架,每削八寸轉一下,做出來的杆子筆直滾圓,比尋常一刀一刀慢工細活切的還好。”

很顯然,工匠使用的就是早期車木頭用的車床,而且是腳踏式的。這玩意兒沒什麼技術含量,比縫紉機甚至是弩梭式織機技術含量都更低至少三五個世紀。

因為歷史上早在文藝復興早期,大約12~13世紀,義大利米蘭的武器匠就已經用這種腳踏式車床車槍桿了。

用長直厚重的金屬刀刃切削木頭,對材料科學沒什麼難度要求,進刀再快再深也不太會崩刀。至於切金屬的車床,那就難多了,不到十八世紀末基本上不可能出現。

有了車木頭的床,調整粗製木頭箭桿的圓度就快多了,踩幾腳轉幾圈就削得滾圓,一臺車床一個時辰車幾百根都沒問題。

法正看得兩眼放光,嘖嘖稱奇:“妙哉,諸葛亮怎會想到此物的?”

匠人首領也不是很懂,只是揣摩地回答:“此物小老兒已經用了有兩個多月了,是大王視察僰道的時候,諸葛小先生在右將軍督導下弄出來的。當時也是大王巡查軍工,與人說起‘諸葛連弩耗箭過快,弩矢製造不及’。

右將軍看大王關切,就跟諸葛小先生合計了一下,似是發現箭頭可以鐵水澆鑄,一模能造很多,反而是箭桿削得太慢了,不知怎的就鼓搗出這個機器。我等用此物造槍桿箭桿也有一陣了。

上個月魯府君報到成都,說褒斜道激戰正酣,還有西涼馬家將領來降,全賴諸葛弩守營隘,大王不知跟誰商議了一下,就把咱和這些機器派給魯府君。”

法正聽完來龍去脈,這才心中大定。

呵呵,賈詡不是想試探一下“大雪封山之後前線武器耗材夠不夠用”麼,那就儘管試試好了。

以法正的軍事素養,他當然看得出這玩意兒是個好東西。右將軍和諸葛亮在蜀中,此前似乎已經把紡織、冶金這些跟軍工沾邊的產業的產能都發展提升過了,皮革製品也因為南中的徹底平定、逐步開發,供應充足。

原本木質結構的加工不該是軍工生產的短板,但因為別的板長長了,倒顯得木匠環節短了。現在全面鋪開木車床,槍桿箭桿的工時成本起碼暴跌數倍。

往大了說,以後建築工程裡面蓋房子,那些橫樑柱子什麼的,想要削圓修直,木匠工作量也小很多。

當然了,具體到眼下這個局面,此次的得益,除了李素、諸葛亮的巧思之外,還更應該感謝魯肅的排程:

魯肅雖然沒學過現代物流管理課程,但他居然憑藉著驚人的內政統籌天賦,無師自通地做出了“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龐大笨重的零件本土化生產。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輕便的東西進口外運”的決策,妥妥是個事實上的供應鏈管理大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一塊封地,逆襲全靠苟

一品大金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