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3章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邊,趙溫鄧泉劉艾,恭恭敬敬到劉備營中表示託庇,學著在張飛這兒一樣說了幾車好話,劉備卻始終雲淡風輕,跟張飛形成鮮明的對比。
完全沒有因為“我年輕的時候,沒資格被三公九卿吹捧”,導致現在被吹了就得飄。
劉備只是鎮靜地出言安撫,說了些非常得體的話,表示對朝廷蒙難的不幸痛惜:
“朝綱陵替,社稷傾頹,一至於此。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如今國賊近在目下,還請諸公勠力同心,克竟全功。”
趙溫領銜表態:“敢不略盡綿力。我等新離長安,不過三四日,城中情況尚且瞭解,能相助大王的地方,一定暢所欲言。
只是李傕逆賊在城中大肆屠戮不與他同心之人,顯然是吸取了當年王允被他所殺時的教訓,可惜大王晚來幾日,城中有心當內應的人,怕是被李傕殺得差不多了……”
劉備倒是不覺得自己有錯,也絲毫不覺得身邊謀士的計劃有問題,他直截了當大包大攬地說:
“孤從臨涇開始急行軍,步軍日行八十里,已經疲憊,不可能再快。事已至此,諸公要向前看,一起想想怎麼破城才是。對了,滿朝公卿,只有你們跑出來麼?莫非沒出來的,李傕還會盡數屠戮不成?世上竟有如此令人髮指的獸行?”
趙溫哀嘆了一會兒,跟劉艾鄧泉七嘴八舌把他們知道的遇害的公卿名單說了一下。
劉備面沉如水地聽著,一開始倒還好,聽著聽著只是咬緊牙關,偶爾把握著雙股劍劍柄的手指指節捏得咯咯作響。
直到他聽到皇甫嵩受李傕綁縛羞辱,年事已高,急怒攻心、罵賊氣死,他這才聲淚俱下,喟然長嘆。
最後,一直沒機會開口的大長秋苗祀,才提到后妃和宮女宦官的被害情況。
劉備恨恨吩咐:“為皇甫公發喪!明日攻城!破城後斬殺李傕全家祭奠皇甫公,並其他遇害臣僚、后妃宮人。”
劉備用詞很準確,是發喪,而不是戴孝。因為皇甫嵩只是跟他亦師亦友的、有提攜之恩的前輩,但不是他老師,兩年前老死的盧植才算。
所以,戴孝是不能戴孝的,發喪哭喪卻可以——穿白麻布衣服不等於都叫戴孝,儒家的喪禮等級很嚴格,要分五服。只有前兩服的斬衰(cui)、齊衰(zi-cui)可以算“戴孝”,後面三級只能算“發喪”。
就像劉邦殺出關中時,假裝給義帝發喪收買人心。
在漢末,除非皇帝本人被弒君了,劉備誓師報仇,那是可以親自戴孝的。比如歷史上漢獻帝禪位後,益州軍官方認定獻帝被殺了,那是戴孝。其他關羽張飛被殺誓師報仇,都只是穿白髮喪。
吩咐完之後,劉備直奔主題問道:“如今多難之秋,虛禮就少說一些了,列位剛剛從長安逃出,可知如何攻城為便?當如何部署?”
聽劉備問道軍事,原北軍五校的兩名校尉魏桀、沮俊連忙奏報:“稟權攝漢中王,我等突圍之前,曾破壞未央宮北宮門與北城橫門,距今不過兩三日。大王若引兵急攻,或許李傕還未來得及徹底修復。前日我等在橫門外遠眺,似是隻用雜物擁堵填塞。”
魏桀、沮俊與剛才的公卿們一樣,稱呼劉備時還是謹慎地說全了“權攝漢中王”這個稱謂。可見長安朝廷的人,還是知道劉備這個漢中王,名義上至今沒走完“辭讓”的程式,這次殺回長安勤王,本來就是要順帶完成“辭讓”的。要皇帝親口允准之後,才能迫不得已拿掉權攝二字。
劉備一聽城防有被提前搞破壞,心中暗喜,又連忙詢問自己身邊的謀士:“伯雅,公達,你們以為如何?從北門攻打長安,是否可行?”
李素和荀攸今天還沒撈到機會發言呢,荀攸想了想,避嫌地搶先把做惡人、提醒主公冷靜的話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